关于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关于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研究

倪春兰

倪春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20000)

【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情况,以此来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相关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于我院就诊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白血病患者经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概率为88.75%(71/80),且感染直接致死率为5.63%(4/71)。同时,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构成比为52.11%(37/71);其次为消化道,构成比为38.03%(27/71);再次为泌尿系,构成比为5.63%(4/71);最后为其他部位,构成比为4.22%(3/71)。通过相关的抗感染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37%(67/71)。结论:化疗后,白血病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概率较高。同时,通过给予发生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

【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感染;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139-02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1],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主要以化疗为主。但是据相关文献治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化疗强度的不断加大,患者常会出现粒细胞缺乏伴感染,严重危及到其生命安全[2]。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情况,以此来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相关的参考。选取80例于我院就诊的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白血病患者8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已通过相关检查确诊为白血病。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5至75岁,平均年龄(49.85±4.12)岁;疾病类型:慢性粒细胞患者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患者26例,急性淋巴细胞患者41例。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入选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给予所有入选患者药物敏感试验。此外,给予中性粒细胞在0.5×109/L以下的患者以“高效”、“广谱”以及“足量”为原则的降阶梯疗法和每日皮下注射150至300gμ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并详细记录各项数据。其中,G-球菌所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哌拉西林、头孢哌酮以及舒巴坦加氨基糖甙类等,G+球菌所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万古霉素和第三代头孢类加喹诺酮类。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情况;②感染部位分布;③治疗与转归。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表示计数资料。

2.结果

2.1临床情况

80例白血病患者中,共有71例患者在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状况,其感染率为88.75%(71/80)。其中,71例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白血病患者中,共有4例死亡,其病死率为5.63%(4/71)。同时,在临床上,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均出现以弛张热为主的发热症状,且体温在38.6至40.30C之间。此外,其局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咽痛、咳痰、尿频、尿痛以及尿急等。

2.2感染部位分布

通过相关的分析可知,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以及其他部位。其中,呼吸道居首位,构成比为52.11%(37/71);其次为消化道,构成比为38.03%(27/71);再次为泌尿系,构成比为5.63%(4/71);最后为其他部位,构成比为4.22%(3/71)。如表1所示。

2.3治疗与转归

所有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白血病患者均行抗菌药物治疗,其中14例采用单一用药,构成比为19.72%(14/71);50例采用联合两种抗菌药物用药,构成比为70.42%(50/71);7例采用联合三种抗菌药物用药,构成比为9.86%(7/71)。治疗后,共有67例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37%(67/71)。

3.讨论

在临床上,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增生的一组异质性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3],且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感染、出血、贫血以及骨和关节疼痛等。同时,此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据相关报道可知,白血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各肿瘤中占据第六位。因此,如何及时且有效的治疗此病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有效方法。但是在化疗后,白血病患者易出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综合征,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4];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具体见结果)。因此,对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情况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见表1)。究其原因,主要是呼吸道因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而使得病原体易进入体内,加之化疗药物大大降低了其清除能力所导致。此外,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一旦出现粒细胞缺乏伴感染,其病情的进展会较为迅速[4-5],大大提高了其病死率;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具体见结果)。若患者体温>38℃时,主治医师给予其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病死率[4-5]。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此类情况,则应及时地给予其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并警惕重症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较为常见的综合征,也是血液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一旦此综合征发生,会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临床医师必须根据当地流行病学的特点和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来制定一个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4-5],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欣,张洪峰.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药品评价,2014,11(24):43-45.

[2]李赞,张凤英,杨文杰等.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医院内细菌感染75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2):181-183.

[3]王萍,葛守辈,刘晓娟等.降钙素原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111-112,115.

[4]李海菊,梁玉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药事,2010,24(10):1036-1038.

[5]林怡.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4):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