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张仁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张仁忠

张仁忠

张仁忠

(黑龙江省双城市骨伤科医院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22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经我院的精心治疗,22例患者全部骨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骨髓炎病灶情况和部位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治疗骨髓炎。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133-01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多由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没有正确和彻底治疗延续而来,或者未经治疗发展而来,由于病程较长,机体消耗较大,全身症状以营养不良比较明显,只有在局部引流不畅时,脓液积聚,毒素吸收,导致毒血症,才有全身症状表现,一般症状限于局部,主要是疼痛、流脓。顽固难治,需要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仍不能痊愈。有些因细菌毒力低,起病便呈慢性骨髓炎的表现。但目前,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药物的发展,对大多数患者,通过有计划的妥善治疗,也可以治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收治的22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12~62岁,其中3例发生于跟骨,6例发生于肱骨,7例发生于股骨,6例发生于胫骨。

1.2手术治疗

慢性骨髓炎在无明显死骨、死腔、窦道的情况下,症状只是偶尔发作,局部无脓肿者,宜用药物治疗及热敷、理疗,全身休息,一般1~2周后症状可逐渐消失,不需要手术。如有明显的死骨、死腔、窦道及空洞、异物等,除药物治疗控制感染外,应积极进行手术根治。手术是在全身及局部情况好转,死骨分离,包壳已完全形成,有足够的新生骨,可支持肢体重力时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则:彻底清除病灶,包括死骨、异物、窦道、感染肉芽组织、瘢痕等,术后充分引流,才能完全治愈骨髓炎。骨髓炎手术一般渗血多,要求尽量在止血带下进行,做好输血准备。

1.2.1病灶清除术使用奥尔(Orr)法。目的在于清除病灶,消除死腔,充分引流,以利愈合。即彻底去除窦道、瘢痕组织、死骨、异物,去除死腔中的肉芽组织,切除不健康的骨质及空腔边缘,使之呈碟形。应注意不可去除过多骨质,以免发生骨折,并尽量少剥离骨周围软组织,以免进一步破坏血供,伤口用油纱布填充,开窗的管型石膏固定。2周后更换敷料,以后每4~6周更换一次,直至愈合。

1.2.2病灶清除抗生素灌注引流术:采用的是碟形手术改进法,在彻底清除病灶,死腔碟形化后,彻底冲洗伤口,只定点缝合皮肤,不分层缝合。伤口内放两根细导尿管或塑料管,术后其中一根用生理盐水滴注引流,每1000ml生理盐水内加青霉素80万U,一日约2000m1,另一根作负压吸引。当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后1周左右。由于伤口有充分滴注冲洗引流,感染容易控制,骨腔凝血机化,而后骨化。大多数患者伤口在1个月内得到愈合。少数术后伤口不愈或复发的患者,大多是由于清除病灶不彻底引起的。再次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和滴注引流后可获成功。术后伤口缝合切勿过紧,必须保持不断滴入,同时又能流出,以免引流不畅。滴注引流法的缺点是容易沾湿被褥,因此要防止潮湿,以免患者受凉,一般采用多量敷料吸水,塑料布和护架保护被褥。如用两根细导尿管,一根滴入液体,另一根用负压吸出(如胃肠减压器),可减轻上述情况。

1.2.3消灭死腔的手术:在股骨或胫骨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如死腔较大,可将切口邻近的健康肌肉从远端游离一段,形成有宽大蒂部循环良好的肌瓣,充填于骨腔内消灭死腔。操作时应保留肌瓣的血管和神经,肌瓣不宜太长,避免张力和扭转。庆大霉素一骨水泥链珠是临床上常用的消灭死腔的方法,将其置入病灶内,可在2~3周内不断释放有效浓度的庆大霉素,随着死腔内肉芽生长,每日逐渐抽出链珠,死腔被肉芽组织充填。

1.2.4外固定器疗法对慢性骨髓炎伴有骨缺损、包壳不能形成时,在彻底清除病灶后,修整骨端并用孟氏或伊利扎洛夫氏外固定器行断端持续加压外固定直至骨愈合,术后一期闭合切口,同时行闭合冲洗吸引法以防止复发。肢体短缩可同期或延期用外固定器行肢体延长术。

1.2.5截肢(指、趾)术:病程较久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合并皮肤恶变者;足趾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长期流脓不愈,而又不可能彻底清除病灶者;以及因长期慢性消耗,患者体质衰弱,有产生全身淀粉样变可能者,应行截肢(指、趾)术。

2.结果

经我院的手术治疗后,22例患者均骨愈合,无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大多数慢性骨髓炎是因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病情发展的结果。如急性骨髓炎的致病菌毒力较低,或患者抵抗力较强,也可能起病时即为亚急性或慢性,并无明显急性期症状。在20世纪40年代,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演变成慢性骨髓炎,现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早期多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使慢性骨髓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1]。另一方面,开放性骨折后发生的骨髓炎,金属物插入骨内,如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引起的骨内感染则较多见。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形成死骨,虽脓液穿破皮肤后得以引流,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因死骨未能排出,其周围骨质增生,成为死腔。有时大片死骨不易被吸收,骨膜下新骨不断形成,可将大片死骨包裹起来,形成死骨外包壳,包壳常被脓液侵蚀,形成瘘孔,经常有脓性分泌物自瘘道流出。病灶死腔内含炎性肉芽组织和脓液。死腔死骨及附近瘢痕组织等病灶内,由于缺乏血液供应,身体抗菌能力和药力难于达到,常有细菌残留[2]。窦道常时愈时发,因脓液得不到引流,死骨、弹片等异物存在,或因患者抵抗力降低,即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待脓液重新穿破流出,炎症逐渐消退,伤口可暂时愈合。若反复发作,就会成为慢性骨髓炎,骨质增生硬化,软组织有致密瘢痕增生,皮肤有色素沉着。

综上所述根据骨髓炎病灶情况和部位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

参考文献

[1]胥少汀,李昭荣.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3,2(5):286-289.

[2]黄永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23例手术治疗[J]广西医学,2008,30(12):1941-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