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黄文光(无锡市滨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4062)
【摘要】目的了解无锡市滨湖区淋病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无锡市滨湖区2007~2011年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滨湖区淋病年均发病率为23.02/10万,报告淋病疫情呈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5.84:1,各月份间发病无明显聚集性,职业以工人、农民和民工、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和学生为主,年龄以20~44岁人员占主要。结论无锡市滨湖区淋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尽管淋病疫情逐年呈下降态势,但是随着人们性意识的开放,婚外性行为的增加,仍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淋病疫情上升的可能。
【关键词】流行特征淋病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101-02
淋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冶法》中规定须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是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据卫生部披露的数据,2008年10月,全国报告淋病病例数居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的第五位,占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病例数的3.4%[1],淋病流行会给人们身心带来很大危害。为了解淋病流行特征,本文对2007年至2011年无锡市滨湖区报告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本区淋病发病的流行特征,为深入开展防治工作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淋病病例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病例定义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淋病诊断标准(WS268-2007),人口资料来源于滨湖区统计年鉴。
1.2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xcel2003、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2结果
2.1发病概况2007年-2011年滨湖区共报告淋病2067例,其中2007年发病数273例,发病率为37.9/十万;2008年发病数181例,发病率为25.49/十万;2009年发病数135例,发病率为19.86/十万;2010年发病数123例,发病率为17.85/十万;2011年发病数81例,发病率为11.76/十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2年龄分布2009-2011年滨湖区淋病病例报告中,各年份均以20-44岁人数比例最高,占66.83%(530/793),45岁以上次之,占24.97%(198/793),19岁以下人数比例最少8.20(65/793)。见表1。
表1滨湖区2007-2011年淋病发病年龄、性别分布(例)
2.3性别分布2007-2011年报告的淋病病例中,男性发病数(677例)高于女性(116例),男女比例为5.84:1。2007-2011年滨湖区男女淋病发病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P<0.01)。
2.4时间分布2007-2011年,每月均有淋病病例报告,发病无明显的发病季节高峰。
图12007-2011年滨湖区淋病发病时间分布图
2.5职业分布累计5年病例,各种职业均有发病。其中居前五位的是工人、农民和民工、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和学生,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2.57%(179/793)、18.0%(143/793)、9.58%(76/793)、7.06%(56/793)。各类职业中以医务人员发病比例最低,为0.25%(2/793)。
3讨论
本文提示滨湖区近年来淋病疫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近年来国内有部分省市报告的淋病疫情报道基本一致[2-3]。这可能与人们对淋病治疗有一定了解,一些病人自行购药治疗、个别私营医疗机构存在不规范诊治或造成淋病疫情漏报;同时也不排除近年来加强娱乐场所高危行为的干预等预防控制工作起到一定效果、个人防护意识增强、安全套的广泛使用等因素有关。
滨湖区男性淋病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患病群体以工人、农民和民工、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和学生为主,另外20-44岁人数比例最高占66.83%。这可能与近年来滨湖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这类多为青壮年,正处于性活跃期和生育年龄期,由于文化层次低、缺乏性病预防知识、常年外出等原因,发生非婚异性性行为的可能性较其他人群高,再加上自我保护的意识淡薄,无保护性行为较普遍,因而感染的概率较高。这与相关地区报道相一致[4-5]。
综上所述,我区的淋病疫情以散发为主。但淋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性传播的疾病,其流行因素广泛存在,在一些聚集性行业如性服务工作者等均有发生可能。而且随着人们性意识的开放,婚外性行为的增加,各种经性传播疾病发生率逐步增加,也不排除病例有上升的可能。建议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的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②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提倡100%使用安全套,洁身自好,改变不良的个人行为;③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群的性知识普及;做好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学改变[6]。④加强性病门诊疫情报告制度管理,加大责任报告人及接诊大夫疫情报告工作培训力度,做好门诊病人的宣教工作。
参考文献
[1]宁镇,岳清,郑晓虹,等.2003年至2007年上海市淋病、梅毒流行特征分析[J].上海医药,2009,30(3):116-118.
[2]胡永卫,胡德意.永嘉县1991-2008淋病流行特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2):33-34.
[3]尹梅,陈红,刘家虹.江西省2004-2005年性病疫情分析[J].江西医药,2006,41(12):1016-1017.
[4]刘贤贵.东莞市长安镇梅毒流行病研究[J].河北医学,20o9.159(7):792-794.
[5]付志智,吴秀玲,邓革红.1997—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梅毒流行病学[J].疾病监测,2oo8,23(10):616-618.
[6]刘宇珠,黄丽花,陈志娟,等.云南省大理州2000-2006年性病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5):4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