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术后再出血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外伤性脾破裂术后再出血的治疗

宋仁凤

宋仁凤(青海省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外科青海湟中811600)

【中图分类号】R65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112-01

【摘要】复习我院1998年6月—2008年6月外伤性脾破裂手术218例,其中术后出血12例,发生率5.5%。大多数(75%)经保守治疗避免了二次手术。现就导致脾破裂术后再出血各种可能因素及治疗手段展开讨论。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再次出血

1病历资料

病例采集我院1998年6月—2008年6月间218例外伤性脾破裂手术病例。其中男性152例,女性66例。年龄6~71岁。术中探查脾损伤情况按Gall—Schede分类。

术前出现休克138例,无休克症状80例。腹腔出血量300ml~4200ml不等。术后脾窝放置引流192例,未置引流26例。具体术式如下:其中,脾部分切除术后再出血1例。全脾切除术后再出血9例,脾切除+自体移植术后出血2例。二次手术2例,1例为创面针眼渗血经ZT生物喷胶+泰绫止血纱贴合。1例重扎脾蒂+脾肾韧带迷走血管结扎,均获成功。

2治疗

2.1外伤性脾破裂诊断多不困难。大多数有明显外伤史,受伤部位位于左季肋部或左上腹部。随着现代检查手段的进步,术前B超和腹部CT可获得明确诊断。临床上亦可借助①动态观察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②反复诊断性腹穿DPP和/或腹腔灌洗来加以判断。国内有些学者认为根据B超肝肾间隙存在积血,作为剖腹探查的指征。随着70年代以来对脾脏免疫功能的研究,揭示了脾脏有着重要免疫功能,在抗感染免疫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大量保脾术应运而生,90年代脾脏外科进入了“选择性有效保脾阶段”。但是保脾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应本着“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为原则,严格控制保脾术的适应症,根据术中探查脾损伤程度选择保脾或切脾,以免盲从导致二次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

2.2本组病例保脾或切脾情况如下

保脾术选择脾损伤程度在Ⅰ、Ⅱ级,术后常规脾窝引流管引流量观察。其中出血1例,第一天出血量250ml,予引流管灌注凝血酶原保守而愈。切脾术再出血11例,经腹腔引流管灌注凝血酶原或去甲肾上腺素保守治疗8例,术后第一、二天出血量在400ml以内,无休克症状,保守均获成功。出血量第一、二天在400ml以上2例,800ml以上1例,二次手术2例:1例全脾切除术后脾窝创面渗血,脾蒂缝扎针眼处出血,查无明显血管活动出血,予ZT喷胶+泰绫止血纱贴合,1例因脾蒂结扎松脱,脾肾韧带一迷走血管漏扎出血,予重新结扎止血。

3结总

3.1本组资料218例脾手术,12例术后再出血,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1切口选择及暴露科学的切口选择使脾脏达到充分暴露,术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8年来,我院多选择Kocher切口暴露,使深在的脾脏能得到充分显示,脾窝后常规予填充大纱布垫,使脾脏全景尤其是脾膈面能直视下观察及操作,为脾修补术或切除带来良好的视野。一些不规则切口因暴露不佳,导致无法满意彻底止血为术后再出血带来隐患。

3.1.2操作技巧及熟练程度采取脾修补术应谨慎细腻。其操作要点是伤口小而浅者可肠线作间断对合缝合,伤口大而深者宜采用水平褥式缝合,打结时松紧适度,避免缝线切割撕裂脾组织,因为脾脏实质脆弱,脾窦多,血液循环丰富。缝合针眼或残余创面渗血可应用明胶海绵、止血纱、喷胶或大网膜填塞,不确凿的渗血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以便术后观察。

3.1.3脾部分切除术残留创面的处理应先阻断脾蒂以控制创面出血,残留脾脏清创修剪得当,残脾断面最好行水平褥式或交锁“U”型缝合,然后以游离或带蒂大网膜覆盖,或用止血纱、生物喷胶作局部处理。常规放置腹腔引流以便于创面再渗血观察。

3.1.4术中脾损伤程度的判断及严格掌握保脾术的适应症。熟练掌握Gall—Schede对脾外伤的分级,本着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为原则,尤其对术前存在休克,术中存在其他器官复合伤患者,更应慎重考虑。应当把快速阻断出血源,扭转休克变化作为主要的决策。因为切脾后OPSI只是潜在危险,而出血不止或手术时间延长则是现实的威胁。

参考文献

[1]夏穗生.脾功能研究与脾外科进展.普外临床,1989:4:265.

[2]SchedeJ,etal.Splenicrepairbyfibrintissueadhesiveandcollagenfleece.Surgery1984;95(1):6.

[3]DixonJA.Anatomyandtechiguesinsegmentalsplenectomy.SGO1986;1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