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平(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一门诊40152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α-2b干扰素及一般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在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促进HBV在肝脏内的有效清除。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肝纤维化疗效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103-02
肝脏遭到各种致病原侵袭时,引起肝脏损害与炎症反应,肝组织免疫系统同时被激活,进行组织修复。肝纤维化是指这种组织修复过程、过度及失控时,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所致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异常改变的一种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成为肝硬化[1]。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1一般资料
1.1病例选择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全部病例符合201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慢性肝炎诊断标准[1]。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9岁~57岁,平均年龄43.6岁;病程2.5a~12.5a,平均病程6.6a。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27岁~59岁,平均年龄42.6岁;病程2.6a~13.2a,平均病程6.5a。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在肝太乐、肌苷、甘利欣、维生素等一般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选用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剂量均为300万U~500万U,1次/2d,皮下注射,治疗时间2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上海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0.3g/粒),5粒/次,3次/d,24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24周常规检查肝功能主要指标(ALT、AST、T-Bil)、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NA)及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HA、LN、PC-Ⅲ、IV-C)。
1.4统计学方法定量指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体症改善情况见表1。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3讨论
肝硬化(hepatlcfibrosis)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肝细胞发生炎症及坏死等变化,进而刺激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合成与降解平衡失调,导致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2]。肝硬化时,纤维结缔组织主要在汇管区和肝小叶内广泛增生和大量沉积。若持续发展,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则称为肝硬化[3]。肝硬化的发生机制是十分复杂的病理过程,主要与肝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增多和异常沉积及对其降解减少有关。肝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可能均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其中肝星形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肝星形细胞又称贮脂细胞,约占肝细胞总数的5%,存在于Disse间隙[4]。正常情况下肝星形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当致肝病因子造成肝细胞损伤时,激活Kupffer细胞、窦内皮细胞、血小板以及损伤的肝细胞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某些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于肝星形细胞,使肝星形细胞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肝纤维化是多种病因导致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应当重视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以阻止其发展。近年来,随着对肝硬化发生机制的深入了解,给抗肝硬化的治疗找到了一些可能途径[5]。包括西医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如已证实马烙替酯、秋水仙碱、干扰素等可以通过抑制胶原基因的转录、细胞因子的释放等机制而用于抗肝纤维化的治疗。目前抗肝硬化的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类:活血化淤类,健脾益气类,疏肝理气类,补肾类等[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在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促进HBV在肝脏内的有效清除。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11(1):5660.
[2]刘成.加强中药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2(6):321322.
[3]贾克明.加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治疗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0,39(2):797.
[4]马学惠,赵文昌,尹镭,等.丹参对肝纤维化的重吸收作用[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8(3):161.
[5]黄运坤,赵长青,胡义扬,等.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异常的调整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3(3):230231.
[6]刘平,刘成,胡义扬,等.扶正化瘀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6(8):45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