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陆小媚

陆小媚(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蒙公镇凌寺小学广西贵港537126)

摘要:存在的问题、把握合作时机、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科学地指导、有效的激励评价,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实效,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时机;指导;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10-024-02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这也是古代对合作学习的提倡。当前的新课程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但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将会收获甚微。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已经在课堂中得到广泛地运用,但是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小组学习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但稍加深入即可发现他们的学习探究活动有的偏离正题,有的只浮于表层,并没进入实质性问题的探究和合作的一种假“繁荣”。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一不留神,就变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个别学生的“独角戏”,课堂教学的形式。久而久之,个别学生,干脆就不去思考,直接等好学生发挥见解,这部分学生变成了“收音机”,课堂学习的“旁观者”,长此以往,对他们的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毋庸置疑,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少数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是有利的,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充当他们的观众或是配角,成了课堂学习的牺牲品。最终只能导致班级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一次有效、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合作时机的准确性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不能随意地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让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状态,就能激发他们充分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精心选择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不能立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准备的空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小组讨论前,学生要先进行独立学习,自学质疑,搜集信息……但每个学生的起点和条件是不一样的。如个人知识的储备量,能力的强弱,藏书量的多少,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各方面都拥有优势的学生毕竟不多,这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时,有部分同学就会因种种因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给每个学生预留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内容,必要时要求学生按讨论题目写出发言提纲,这样在小组讨论时,他们就会有话可说了。试想,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怎么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

在讨论和汇报成果时,我采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确保尽可能的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将本组讨论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只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自然就能讨论出深度,讨论出成果,讨论出积极性。

2.学习小组的合理性

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小组成员组成十分重要,这是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建立学习小组只是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为可能,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必须科学合理进行分组。在编排座位时我就充分优先考虑学习小组的组建,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方面;小组人数一般是3--4人,组建原则是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以4人小组为例,组内有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组间同质有利于班级小组间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相互合作。平时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随时进行座位编排(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的竞争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争取学生共同进步。

学习小组建好后,还要教学生学会合作。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权力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学生发言的要点,中心发言人负责提出讨论的问题,汇报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结果汇报,这样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让每个小组之间展开相互竞争,我在每节课上,让每个小组之间比一比,今天哪个小组取得的成绩大,哪个小组进步快,并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样让任何一个学生都能为小组的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培养了学生作为小组主人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在这种竞争中,学习小组内部会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和互帮互学的合作风气,使每个学生都会为集体的荣誉而认真努力。

3.教师指导的科学性

其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离不开教师的大量的、适时的、有效的指导。合作前、合作时、合作后教师的科学的指导都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1)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变化较大的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保证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性。;(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形成积极的学习气氛;(3)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筛选问题,或由老师提出问题,围绕重点思考讨论真实的问题;(4)参与学习对话,与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5)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有效评价。可见,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适时指导与参与分不开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有效指导,比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可以给予小范围重申;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正确完成了任务,可帮助其他组完成;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4.评价的激励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我们的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求被老师肯定、欣赏。因此作为教师“权威评价者”的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使学生们产生快乐的内心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整个合作过程老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并树立成其它小组超越的目标;对经历挫折又重新开始的小组要给予鼓励;对学生合作细节做的到位,尤其是个人品质表现突出的要及时肯定;这些过程中的激励性评价可谓是合作进程的良好催化剂。

教学评价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对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无疑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让学生共同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时,每位同学有无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组员学习和讨论时是否心平气和,说话有无礼貌?是否能帮助小组内相对后进的同学?在请教老师前有无请教小组同学等。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理念下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只要我们在新的课程环境下,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适时把握合作的时机,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实效,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