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按摩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肢体按摩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陈陪能张艺羡

(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神经内科,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探讨肢体按摩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神经内科护理和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肢体按摩和康复训练,在训练前及干预三个月后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肢体按摩和康复锻炼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肢体按摩;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脑卒中是因各种诱因引起脑内动脉血液供应障碍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70%~80%的患者可遗留瘫痪、失语、失用等残疾[1]。给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大量研究证实对脑梗死患者在早期进行肢体按摩和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肢体废用、萎缩、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通过指导肢体按摩和康复训练,探讨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从干预组中筛选符合纳入条件标准的研究对象30人,年龄40-72岁,男14例,女16例,从对照组中筛选符合纳入条件标准的研究对象30人,年龄43-70岁,男17例,女13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条件:(1)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均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2)首次疾病发作症状与体征符合颈内动脉系统病变所致的大脑半球梗死或出血(3)入选时意识清醒病情稳定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排除标准:(1)严重的心、肺、肝、肾不全(2)大面积脑梗死或大量脑出血双侧半球损伤及脑卒中发病后接受过颅脑手术者(3)有恶性进行性高血压(4)失语症(5)认知功能障碍(6)痴呆病史(7)出院转科以及转院

1.2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按神经内科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康复组患者除按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外,由统一接受康复专业人员培训的护士实行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早期实施于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并取到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康复锻炼时间主张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48~72h后即在卒中单元即可开始进行主动或被动性的康复训练。

1.2.1肢体运动主要是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患者卧床时:(1)保持患侧上肢肘腕手指诸关节均处于伸展位;(2)保持患侧下肢处于屈曲位防止髋内外翻、足底垫起保持足背与小腿呈90o有利于防止足下垂(3)鼓励患者及家属配合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加强刺激患侧的感觉,同时加强健侧肢体的活动1~2h改变一次体位翻身时注意头部、躯干和肢体的协调性,取患者舒适体位为宜对于无意识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可在发病后次日开始给予肢体的被动活动。(5)对于脑出血患者宜在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由健侧到患侧,先大关节再小关节循序进行,要注意各个关节各方向活动到位,同时要注意各个动作的幅度切忌粗暴避免关节僵硬及加重关节损伤,尤其注意改善肩、肘、膝、踝关节的活动,每天2~3次,每次20min左右上肢做Bobath握手,肘屈伸、肩上举,下肢做双桥和(或)单桥屈膝、屈踝每天2~3次,每次进行20~30min。

1.2.2定时按摩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用红花酒精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轻柔的按摩,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3次,每次20min左右。

1.2.3翻身动作训练患者双手交叉握住伸直,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健侧腿伸到患腿膝关节下方,以躯干为轴向健侧或患侧转向护士或家属站在患侧协助每1~2h翻身变动卧位1次。患侧卧位每次不宜超过1h有效预防压疮及功能恢复锻炼。

1.2.4在护士或家属的看护下行坐起及站起平衡训练坐起:(1)患者首先患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在患腿下方,用健腿协助患腿移于床边,致使患膝自然屈曲,然后头向上抬,躯干向患侧缓慢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支持推床把自己推至坐位摆动双腿;(2)站起及站位患者首先握手,双上肢前伸,同时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上,然后缓慢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立起,患者站立平行杠内,必要时由家属或护士协助,健侧上肢用力紧抓杠木,将重心放于健侧下肢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增加站立时间,每天2-3次。

1.2.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简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设计简单易行的康复训练,如投球、套圈、拨算珠、搭积木、沙板、磨等以及训练拿碗、筷、汤匙、漱口、梳头、穿脱衣服等。

1.3评价方法

1.3.1简化Fugl-Meyer量表(simplifiedFugl-Meyerassessment,FMA)评价脑卒中偏瘫的一种公认方法,由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及疼痛四部分组成,总分100分,得分表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运动功能越接近正常[4]。

1.3.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modifiedbarthelindex,MBI)指数评定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进食、穿衣、洗澡、如厕等10项,满分为100分,总分>60分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1分为中,有功能障碍,需要帮助;≤40分为差,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4]。

1.6统计方法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0.05。

2.结果

2.1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30例患者干预三个月后MBI评分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

3.讨论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脑卒中成为了我国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脑卒中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恢复差的特点,绝大多数患者遗留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大大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严重占据消耗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同时给患者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5]。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受到限制,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大多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影响了康复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是减轻脑卒中患者致残的关键应尽可能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尽早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通过肌肉和关节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向中枢神经系统输入一定量的本体感觉冲动刺激脑部的血液循环,可以有效提高病灶周围半暗区的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激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挖掘损伤修复的潜在能力,促使末端突触再生,促使神经元功能恢复,同时促进侧支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起到代偿效果,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重建,从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与恢,有助于肢体肌肉收缩和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使患者及家属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可消除患者的被动情绪,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进行恢复训练,改善了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肢体按摩和康复训练后,干预组在FMA及MBI评分上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肢体按摩和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是有一定效果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残损和残疾的程度,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詹若燕,罗秀娟,陈妙玲.早期康复干预在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4):379.

[2]王承辉.急性脑卒中患者就医时机的调查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18):1021-1022.

[3]胡乔冰.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10,45(6):505-508.

[4]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391-394.

[5]李慧,姜亚芳.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7-189.

[6]陈宗羡,李冬梅,何进香.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2006,8(9):61.

(姓名:陈培能职称:护师职务:护士长工作单位: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神经内科学历:本科通讯地址:邮政编码: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