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的急救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外伤性脾破裂的急救护理体会

马玲梁兆梅

马玲梁兆梅(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外伤性脾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主要救护措施。结果:100例全部治愈出院,其中,手术治疗90例,保守治疗10例。结论:加强急救及病情观察是抢救外伤性脾破裂的关键,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外伤脾破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279-01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外伤性脾破裂最为常见,占腹部外伤手术的首位。其发病急,合并伤多,伤情复杂,死亡率较高。加强脾破裂出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与病情观察,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现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100例外伤性脾破裂。其中男80例,女20例。年龄14~58岁,平均36.4岁。单纯性脾损伤75例,复合性脾损伤25例。根据CT及术后诊断,中央型破裂13例,被膜下破裂42例,真性破45例。所有病例经临床病史、B超、CT、腹腔穿刺或手术确诊。

1.2治疗方法和结果手术治疗90例,保守治疗10例,均痊愈出院。

2护理方法

2.1急救护理

2.1.1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接诊后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为大隐静脉或头静脉,另一条为表浅静脉),快速输入平衡盐水及血浆代用品,尽快扩充血容量,改善休克状态,为手术治疗赢得时间。急查血型并进行交叉配血,尽快输入新鲜血液。

2.1.2采取正确的体位患者一般采用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有利于脑部血液供应和下肢静脉回流,可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量,切勿随意搬动患者,患者排尿、排便也应在床上进行,避免加重出血及休克。

2.1.3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头偏向一侧,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时,随时用吸痰器吸痰;如昏迷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2~4L/min,氧浓度40%。对呼吸困难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1.4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尽快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备血、插胃管及留置尿管,做好普鲁卡因、青霉素皮试等,抢救争取时间。

对于意识清楚者,加强心理护理,消除其因害怕手术而产生的恐惧、焦虑,同时做好家属指导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

2.2非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本组10例采取保守治疗。入院后的早期,病情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等,并进行动态监测。若发现收缩压<90mmHg,脉压差<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现,立即汇报医生,及时处理。一般3~5天后脾出血已停止,病情趋于稳定,护理工作的重点应逐渐从抢救转为基础和生活护理,但仍需绝对卧床,避免剧烈的体位变化。

2.3术后护理

2.3.1术毕回房给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接好各种引流袋,并测血压,呼吸,脉搏,每四小时次,至平稳后改每日2次。术后六小时后改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张力,使炎症局限。

2.3.2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给予湿化氧气吸入。鼓励病人深呼吸进行有地咳嗽、咳痰,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2.3.3疼痛的护理。病人感觉切口痛不能忍受,可予镇静止痛剂,并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2.3.4禁食期间每天用生理盐水口腔护理2次,。补充水电解质,避免酸碱平衡失调。记录液体输入和排出量,应特别注意尿量。

2.3.5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并观察记录引流液量、性质、颜色、气味和混浊度,发现引流管引流出较多的新鲜血液时,则提示有出血可能,及时报告医生。

2.3.6术后2~3天腹部不胀、不痛,肛门已排气,可拔除胃管,给少量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3.7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协助翻身,以预防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止发生肠粘连、肠梗阻。

3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是外科常见疾病,症状典型者居多,但不典型者也不少。通过对100例脾破裂患者的护理,使我们认识到及时开通静脉通路、有效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障碍、积极预防或纠正休克的发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合并症等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也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