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冰玉1郑申莉2(通讯作者)(1湖北宣恩县李家河卫生院湖北宣恩445514)(2湖北恩施市中心医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性及应对措施。方法分析对本院2008年—2011年近三年120例剖宫产手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时选择同期120例剖宫产无子宫肌瘤作为对照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手术都成功完成,手术时间,产褥病率,术后住院天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时出血量肌瘤剔除组多于单纯剖宫产组。结论剖宫产中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
【关键词】剖宫产肌瘤剔除术策略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08.3—2012.3收入本院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0例产妇为观察组,年龄最大37岁,最小21岁,平均26岁,初产妇90例,经产妇30例,单纯的120例产妇做对照,年龄平均27岁,两组孕周均大于37周,两组产妇年龄,孕龄,孕产史,体质等有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
1.2肌瘤部位及类型浆膜下肌瘤20例,肌壁间肌瘤50例,混合型(浆膜下+肌壁间)20例,粘膜下20例,宫颈肌瘤10例,其中单个肌瘤80例,多个肌瘤40例,肌瘤最大直径约12厘米,最小0.5厘米。
2讨论
2.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
在早孕时,子宫肌瘤较大的可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大于妊娠月份的结合超声容易诊断,但孕晚期超声科医生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胎儿的观测上,容易漏诊,特别是不太大的肌瘤。子宫肌瘤可引起不孕和流产,也可引起早产,胎盘异常,难产,产后出血等,导致了剖宫产的增加,大多数是由于病患“一举两得”的心理,并不是肌瘤本身的原因。
2.2子宫肌瘤剔除切口的选择
剖宫产切口仍应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子宫肌瘤剔除切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浆膜下肌瘤,或向外突出的肌壁间肌瘤可由浆膜面切开剔除或做肌瘤带根部缝扎,粘膜下肌瘤取宫腔内切口切除。如果肌壁间肌瘤大部分突向宫腔,也可考虑取宫腔内切口切除,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子宫的损伤和出血。虽然从宫腔内缝合比浆膜面缝合难度大,但可避免较大肌壁损伤。
2.3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必要的可行的
目前多主张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郑丽璇等[1]认为,剖宫产同时尽量剔除肌瘤,以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痛苦。避免分娩后子宫肌瘤影响子宫缩复,减少了产后出血量,降低了产褥感染率,同时又可终止肌瘤继续发展及恶变。对于靠近子宫大动脉,输尿管,输卵管间质部的大肌瘤应谨慎对待。张明[2]比较了北京协和医院134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组与仅行剖宫产组,前者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后者(P<0.05)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产褥病率及术后恢复情况均无显著差异。剖宫产时剔除子宫肌瘤的意义在于:避免短期内再次手术的可能;肌瘤影响子宫缩复,增加产后产后出血及盆腔感染的机会。在术中主要问题是如何避免减少剔除时的大出血,特别是难以探制的大出血,因此,在遇到以下情况者不剔除。a、子宫下段近宫颈、宫角的大肌瘤。b、子宫收缩乏力时。c、危重病人,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弥漫性血管凝血(DIC)等不宜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3]。剖宫产剔除子宫肌瘤时应注意:a、术前应与患者做充分的沟通,讲明利害关系,包括小肌瘤剔除不净的可能,术后出血不能控制,子宫切除的可能,以免不必要的纠纷。b、备足血源。c、肌瘤剔除术前,常规应用宫缩药物,确保子宫收缩状况良好,对肌瘤部位周围的怒张大血管,可在剔除核之前切断缝扎,以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失血,d、止血带穿过宫颈内口上方阔韧带无血管区阻断子宫动脉的血供(子宫有侧支循环),术中即用米索前列醇0.4mg置肛。缩宫素20单位加入补液中,连用3天,刘新明[4]报道妊娠子宫对缩宫素敏感,肌瘤界限与非孕期一样清晰,易于剔除。术后除密观产妇阴道出血、腹痛、体温变化等情况时,加强宫缩及抗生素的应用是防止瘤腔出血和感染的重要防范步骤。可以持续静脉点滴缩宫素,尤其是在术后6—8小时内。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和应用抗厌氧菌类药物,严密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宫缩差和产后出血征兆,以争得补救时机。留下的子宫肌瘤或没有行剔除术者要注意肌瘤变性的临床监测。
3结论
本组120例剖宫产剔除子宫肌瘤术,同120例正常剖宫产术相比,无论手术时间还是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子宫切除。说明只要选择好病例,术中术后作好充分的预防措施,剖宫产时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郑丽璇、徐采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17例的并发症和处理,中国使用妇科和产科杂志[J]2002.18(12):745—746
[2]张明、成宁海、刘俊涛等,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134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J]2007.23:728——730
[3]张晓泌,剖宫产时肌瘤剔除术67例临床分析[J]上海医学2000.23
[4]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