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世界性的话题。它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各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必然选择。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往往是创新表现最强,民族自信力最高的时期。现在,我国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已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培养社会成员的创新能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潜藏危机。因此,我们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创造型人才。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需要大批的创造型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使自己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呢?
一、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创新的行为来自于创新的观念,而创新观念的形成来自于不断地学习新知和摒弃旧观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如此。看看教师的房间吧,数理老师可以就只有几本教科书,政史老师可以只有一堆专业书,而语文老师没有一屋子的“闲书”的话,哪能教好语文呢?我觉得语文教师应有下面这几个新观念。
1.学生自主的学习观。
不是你老师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获取知识,语文老师给学生的只是学习的经验、方法。放手让学生主动学,获取知识,形成他自己的观点、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带学生到山林,这里有迷人的动植物;带学生到海洋,这里有神奇的海底世界;带学生到沙漠,这里有优美的线条。
2.关怀他人的人文观。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对完整、健全的人格的追求与培养,语文课要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强调教育的人文精神和主体的人格特征。通过美文、真心去塑造美丽的心灵,激励学生做智者、仁者。
3.终身关怀的主体观。
语文教师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要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执行者,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实现的成功者。所以,教学要由传授知识向使学生终身发展引伸。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觉发展学生的以创新为核心的主体人格,教学才会充满新意。
4.师生平等的民主观。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教师的自信不是靠一言堂树立的,而是来自讨论,来自教学相长。教学要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自觉探索引伸,为学生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觉探索未知领域。
5.标新立异的思维观。
发散思维即教学不是一个模式、一个标准,而是培养学生广阔、独到的良好思维品质。教师的思维必须善于发散求异,使教学由传授知识向开发思维引伸,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有独立见解的创新意识。
6.注重实践的发展观。
教学要由传授知识向发展能力引伸,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致力于促成知识的内化,实现由教材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能力结构转化。要培养学生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具备创新素养
实施创新教育,从根本上说,有赖于教师的创新素养,它包括教师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等教育素养,教师对文化科学的态度,教师的思想修养和精神境界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掌握并善于思考知识。
1.要站在知识的前沿。
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视野,获取新知,建立合理的、与学生各种知识需求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有迥异于前辈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方可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2.要有良知。
语文学科是唯一的以塑造心灵为主要任务的学科,语文教师特别地需要良知。不要教学功利,不要屈从现实,语文教学是面向未来的。想想毛泽东当年的国文老师是怎样带他进入新的境界的。
3.善于思考。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思考知识,即刻苦领会所学知识的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立场、观点和信念,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准绳;同时,在每次教给学生知识时,要考虑所教知识能在学生思想深处激起什么波澜,能在哪些方面打动学生的心弦,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和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立场、观点的形成和发展,能在培养、教育真正有用的人才方面产生多大的效果。
三、要掌握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语文教师具有了创新意识,具备了创新素养,还必须具有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1.语文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当今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使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中摆脱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辅导者。教师必须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成为能够得益于现代技术手段的教育工作者。
2.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艺术。
要洞察学生,善于激发学生思考,用自己的教育技艺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立于切身生活立场去对待知识,成为知识掌握过程的活跃的、兴趣盎然的参与者,并由此产生认识和学习的愉快感、激动感、情绪振奋感,形成积极、好钻研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创新能力。
创造,使你的教育生涯变得丰富;创造,使你的人生变得多彩;创造,使你的才智得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