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梅
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普外科河北秦皇岛066002张丽梅,女,1969年出生,河北医学院本科毕业,华北煤炭医学院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50例行消化道肿瘤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肠外营养;干预组患者采取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并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IgG、IgA、IgM进行评估.结果数据行t统计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IgG、IgA、IgM均无显著差异,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IgG、IgA、IgM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康复,值得推广.【关键词】低热量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消化道肿瘤;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57-02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严重受损,消化功能降低,进食困难或无法进食,使得机体免疫力大大下降,可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内分泌异常,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长此以往,可对机体自我修复功能产生严重破坏[1].术后合适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其免疫力的提升,为探讨有效营养支持方式,本研究探讨了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50例行消化道肿瘤术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进展期消化道肿瘤,均行腹部手术切除肿瘤.术前生命体征平稳,术前1个月未行放化疗治疗,无合并其他急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心肺肾功能均无异常.所有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最低20岁,最高84岁,平均年龄为56.14±8.45岁.其中直肠癌10例,胃癌8例,阑尾粘液癌2例,结肠癌5例.干预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最低23岁,最高81岁,平均年龄为55.51±8.45岁.其中直肠癌9例,胃癌9例,阑尾粘液癌2例,结肠癌5例.两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均无显著差异,可比性高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仅实施肠外营养.术后第一天给予1920mL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进行肠外营养,并在术后第七天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根据进食恢复情况可逐步停止肠外营养.干预组患者采取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术后第一天给予1440mL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进行肠外营养,并在术后24小时内将100mL5%葡萄糖注射液从鼻肠营养管泵入,速度为每小时20ml,若患者无腹泻或腹胀等不耐受现象,可改为肠内营养混悬液,并适当加快泵入速度,在术后第三天泵入达到1000-1500ml/d,同时停用肠外营养.并在术后第七天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根据进食恢复情况可逐步停止肠内营养[2].1.3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并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IgG、IgA、IgM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P值<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康复时间相关指标比较数据行t统计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康复时间相关指标比较
2.3免疫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后,干预组IgG、IgA、IgM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3讨论消化道肿瘤患者病程长,术后机体呈慢性消耗状态,长期营养消耗可导致营养不良,加上术后应激性增加,可导致患者体内能量处于高消耗状态,多数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低下,且合并机体营养合成障碍等问题,可导致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愈合缓慢等并发症,因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非常关键[3].
目前临床上营养治疗主要包括肠内和肠外两种,其中,肠外营养不受营养组分和口感影响,不会带来插管切口感染或呼吸性肺炎等并发症,在多种疾病营养支持中作为首选.但因其吸收速度快,患者容易合并电解质严重紊乱和高血糖等症状,不利于其机体康复[4].肠内营养则需经肠胃吸收,有利于对胃肠道蠕动进行刺激,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康复,但因其口感患者接受度较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现象,因此,为避免高热量肠内营养增加患者代谢负担和机体氧耗,可考虑应用低热量肠内营养.低热量肠内营养代谢更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可有效保护胃肠道黏膜,有效避免肠外营养各种副作用[5-6].
表3免疫相关指标比较
将低热量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用,可实现营养多元化输送,有效发挥互补和协同作用,减少腹胀腹泻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的发生[7].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仅实施肠外营养;干预组患者采取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IgG、IgA、IgM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应晶晶,戴宁.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37-40.[2]PetraG.Boelens,FannyF.B.M.Heesakkers,MishaD.P.Luyeretal.ReductionofPostoperativeIleusbyEarlyEnteralNutritioninPatientsUndergoingMajorRectalSurgeryProspective,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nnalsofSurgery,2014,259(4):649-655.3]赵建军,毕新宇,黄振等.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对肝癌术后恢复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4):75-79.[4]杜晓燕.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4):111-113.[5]李季冬.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在老年胃癌术后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11):2517-2518.[6]王宏宇,王超,胡建红等.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对重症烧伤患者能量摄入和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16(25):3511-3513.[7]刘斌,施雪松.胃肠道手术后应激期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体会[J].北方药学,2014,23(8):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