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大叶性肺炎12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大叶性肺炎120例临床观察

黄凌一

黄凌一(西华县人民医院河南周口466600)

【中图分类号】R25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2-0389-01

【摘要】调胃承气汤是一用于阳明腑实之方剂,其功能轻下热结,主治口齿、咽喉肿痛、口渴心烦、腹中胀满、大便不通等症。但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发现:大叶性肺炎多有上述诸证。我们运用肺与大肠相为表里的原理,采用调胃承气汤加减,轻下热结,涤荡肠胃,排泄糟粕,使痰热邪毒自肠胃出,实现肺的通调水道的功能,从而使大叶性肺炎疗程缩短,症状减轻,既降低了医疗成本,又减少了药物对患儿的毒副作用,临床效果极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调胃承气汤大叶性肺炎发热肺炎喘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7年05月至2009年10月间,我们观察120例住院病人,其中男童60例,女童60例,1月—1岁32例,1岁—6岁28例,6岁—14岁60例,病程在1天以内者38例,1周内者50例,2周内者32例。病情分级:轻度45例,中度68例,重度7例。用调胃气汤治疗气分高热、肺炎喘嗽,结果发现本品有退热迅速且持久的特点,而且对伴随有高热、咳嗽出现的口干、便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具有发热、咳嗽、气喘、咯痰,肺部可以闻及干湿性啰音,周围血象高,X线表现为斑片状和大片状高密度影。中医认为:本病系外感邪毒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而气喘、气急鼻扇、面赤口渴、泛吐痰涎、胸闷胀满、舌苔黄,质红,脉象弦细。

1.3病情分级标准:轻度:体温达38.5℃-39.5℃,中度:体温达39.5℃-39.9℃,全身症状显著,重度:体温达40℃以上,出现痉厥的危症。

2治疗方法

1.1中药组:大黄:4g,甘草:2g,芒硝:4g,水煎服日一付,分两次服,随证加减,气喘重者加葶苈子,痰盛者加鲜竹沥、贝母。热盛伤阴者加鲜生地、鲜石斛。面唇手青紫者,加赤芍、红花,活血化瘀。

1.2西药组:给予抗生素的应用,每日青霉素20-30万单位/kg,分3-4次静滴。或者头孢曲松每日50mg-80mg/kg,热盛者加地塞米松针。

3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临床控制,治疗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且无复发,主要症状明显好转。计40例,占33.3%。显效:治疗72小时内体温降低1.5℃以下,主要症状减轻者54例占45%。有效:治疗72小时内,体温降低0.5-1.5℃主要症状有减轻者20例,占16.7%。无效:治疗72小时内,体温降低不过0.5℃,症状无明显改善6例,占5%;72小时内热退率占33%,总有效率占95%。

4讨论

大叶性肺炎时临床常见病,绝大多数是外感热毒所致,具有发病急,病情重,传变快等特点,需要认真处理。中医学称谓‘肺炎喘嗽’,祖国医学认为咳嗽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从解剖位置上看,肺胃经络相联,一膜相隔。从生理关系上讲,肺欲收,胃喜降,肺司宣降,胃亦喜降。任何邪气引起胃失通降者都可能影响肺的肃降功能,而发生咳喘。肺与大肠相为表里。笔者应用调胃承气汤加减,煎为口服液,吸收快,取效捷,内清外散,从大便排泄热邪,胃肠通畅而肺气和。大黄涤荡邪毒从大肠出,甘草调和肺胃。

笔者临床多年不乏有泄泻后,肺炎喘嗽速愈的病例;更进一步让我们理解了肺胃关系。多年从医心得晒给大家,供同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