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勇
(资中县发轮镇中心学校资中641200)
小学语文既是基础学科,又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理应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因为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语文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学因为美而存在。阅读课虽然没有音乐、美术、体育那么直接体现音乐美、艺术美、造型美。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与生活相结合,应该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充分运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特别是农村的素材更为广泛。因此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应当融为一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形式的美,并且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
一、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思念之情和依恋之情,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去体会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敬佩和爱戴。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饱含着浓缩了的个人体会、品析名词、格言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鉴赏美和独特感受,它可以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起到美育的作用。
二、剖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赞赏高尚品质,追求精神美。
美育有形象性和感情性两大特点,它以美的形象为手段,达到培养人的崇高情感的目的。也可以说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所以剖析是实施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讲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和社会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树立正确审美观,进而追求美,创造出语文教学的美好成果。例如:《黄继光》一文中,在危急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用胸膛去阻敌人的枪口、果断的动作、坚毅的目光、激昂的话语,无不体现了一位杰出的战斗英雄,誓死卫国的光辉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唤起学生爱国报国的美好愿望,也使学生感到真正的英雄形象的力量。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
“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教学时,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例如《荷叶圆圆》一课通过形象逼真的录像,把各种动物、植物在荷叶上下的各种表现、心情以及语言,让学生实际表演,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去体会荷叶给它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美的感受,使学生认识到美离不开大自然和生活实际,只有经常认真细致地去观察,去寻找,才会发现在人的生活中,在每一个人的周围美的东西随处可见。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发现美,去感受美、去创造美。
四、品词析句,让学生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法国某艺术大师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析美,鉴赏美。如《赵州桥》一课,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让学生紧抓住中心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以及中心词语"精美的图案",结合书上插图、教学挂图和投影片上各种龙的图案,来品析作者遣词造句之形象生动。其中"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相互缠绕"等神形兼备的描写以及“吐、抵、游”等动词的准确运用更是赋予这些石雕龙鲜活的生命力,千姿百态,大有一触即活之势。无限情态尽在眼前之感。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所表现出令人赞叹的创造智慧,继而使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启发想象,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例如学习《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了解了鸟的天堂两次经过的不同情况,去感受静态和动态美,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展开丰富的想象,闭上眼睛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两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在理解书中描写鸟的天堂的静态和动态的词语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词汇。有的受到启发,这样描述变化中的鸟的天堂。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落和表达,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阅读和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从而升华美的情感,培养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发现,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