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动力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 2

髋动力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彦强,苏志勇,安瑞庆,高二林,段克为,马子君

[陈彦强,男,1985年10月,骨外科主治医师]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人民医院骨科,河北石家庄051430)

目的: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常用的骨折分型有Evans分型和AO分型两类。主流手术治疗方法为复位内固定,目前常用的两类手术方式为髓内系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髓外系统(髋动力锁定钢板)。本文就两类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做一回顾性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76岁,其中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组18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构成比,手术用时,术中术后出血量上,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可减少患者卧床时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有固定牢固、负重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等优势,是目前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由摔伤引起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已成为老年人骨折常见病之一。据统计,国外每年大约20万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死亡率15-30%,大多数为7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保守治疗,有效避免了老年人由于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而导致死亡率高的问题。目前主流手术治疗方法为复位内固定,目前常用的两类手术方式为髓内系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髓外系统(髋动力锁定钢板)。现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做一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76岁,其中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组18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的术者均为同一组医师,患者取平卧位,安装使用下肢牵引复位手术床,术前在C型臂下复位骨折,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组取髋外侧入路,常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大转子及股骨近端外侧,尽量保留骨膜,股骨距缺损处予植骨,钢板螺钉固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选粗隆上4-5cm做一小切口,透视下打入髓内钉主钉,经皮打入螺旋刀片及锁定螺钉固定。

1.3术后处理:常规抗感染抗血栓“双抗”及镇痛治疗。35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等级I甲,所有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同时嘱患者进行适量无负重功能锻炼,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骨折分型,稳定型骨折术后2天拔除引流管下地活动,不稳定型骨折待术后2周适量下地活动,术后2周拆线,6~8周复查X线片。

1.4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以构成比表示的指标用χ2检验。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35例患者通过术后X线检查及临床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个月。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平均下地时间(8.7±4.2天VS16.8±10.3天),术中出血量(34.2±20.8mlVS278.6±50.4ml),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是根据骨骼特定部位的解剖形态定做的,与骨骼外形匹配,包容性好。早期应用较多。其缺点是内固定失效,导致髋内翻、螺钉或钢板松脱甚至疲劳断裂。近年来,随着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应用,普通解剖型钢板的应用大大减少。其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钢板形态贴切,术中无需预弯,使用方便,节省手术时间;(2)钢板和螺钉锁定后形成稳固的支架系统,具有高度的角度稳定性,可尽量减少初期复位及继发复位的丢失,具有较好的锚合和较高的抗拔出合力,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3)锁定加压钢板和螺钉的成角稳定机制不依赖接骨板和骨的摩擦力提供稳定,接骨板和骨皮质无需紧密接触,降低了骨膜损伤,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骨血运的影响;(4)多孔设计为小粗隆骨折块的复位固定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维持粗隆区内侧皮质的完整性及股骨矩的连续性,极大的减少了髋内翻畸形的发生;(5)锁定加压钢板的外部支架套筒、持具和钝性边缘,为方便术者通过肌下或皮下等微创方式将钢板插入骨折端,即MIPPO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更佳的条件。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通过髓内钉和螺旋刀片的结合,使股骨上段和股骨颈在贴近负重线的髓内结合成一体,它能较好地传递应力,具有很好的防髋内翻作用,通过远端自锁钉固定髓内钉,可防止旋转和短缩移位;它还具有其他优点:闭式操作、创伤小、可早期下地活动,对骨质疏松和不稳定骨折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但其常见并发症有股骨转子处疼痛、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颈、骨折区域塌陷、继发性股骨骨折、感染、假关节形成等。

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粗隆间骨折,固定牢固,并可减少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卧床和住院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而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小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固定物。但应用时应该注意以下:①老年患者多伴骨质疏松且髓腔宽大,闭合复位困难时可有限切开进行复位;因髓腔宽大,可以不扩髓,直接插钉。②注意有无股骨干前弓,当插入主钉遇到阻力时,应首先透视股骨远侧端侧位,不能盲目锤击进入,否则易致骨折。③保持骨折线远端至锁定钉孔的最短距离为5cm。④对于不稳定型骨折远端必须静态锁定,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比较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上的临床疗效,笔者认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小于解剖型钢板固定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高于解剖型钢板固定组。并同时指出:对于所有各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核心环节是准确传导下地活动应力,对于那些心肺功能差,体重BMI指数高的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可有效使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