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思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内容、形式、师资等方面的问题,可从重视文化内容、设计恰当策略、利用多元渠道、加强师资培养等方面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拥有璀璨夺目、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仅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优良美德、历史演变和风土人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对于人生态度、人生境界、生命价值的领会与理解,还凝聚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看待世界、理解自然、领会人生的感悟与体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发展水平曾长时间位于世界前列,为本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文化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其影响力都远远逊色于西方文化。而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复兴是应有之义。文化复兴的前提是文化自觉,这就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能够理性把握中华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们认识到,尽管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历尽坎坷,但它始终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成功地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塑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魅力中国。
(二)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拓展,西方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生活方式随着其文化产品的进入深入我国,尽管客观上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因素,例如公平竞争、诚实守信、效率观念等,但同时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拜金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理想信念缺失、人生目标迷茫等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辩证看待外来文化,让中华文化价值观在心中真正落地开花。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较枯燥,缺乏创新。尽管各高校都开展了许多传统文化活动,但依然有些大学生对基本的中华传统节日的具体内涵都理解不够,对中华历史经典典故知之甚少。目前走进高校校园的中华传统文化明显缺乏好品牌、好故事和好创意,缺乏生动具体的能够体现中华文化魅力的微观实践,缺乏足够多的原创性的文化作品和原创品牌,缺乏审美、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活力。因而也就无法通过中华文化的魅力突破不同时代之间的壁垒,无法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缺乏顶层设计,系统性不强。大多数高校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校内外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但普遍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策略,不同社团、不同学院、不同部门各自进行,造成活动虽多,却新思路太少、缺乏整体性、比较碎片化、不够系统,活动开展得也不持久。
(三)师资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还需加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总体上思想作风和政治理论素质都较为优秀,但由于队伍来源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性失衡等原因,相较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专业化程度,师资队伍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仍需加强。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重视融入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的传统文化内容,应蕴含正能量的价值理念和人文情怀,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髓。因此既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通俗性文化,如书法、美食、剪纸、杂技、武术、戏曲、皮影等,获得大学生的喜爱和关注。还要系统梳理、深度挖掘、全面整合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例如我国的各类古籍资料、各类文物、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通过整合与包装将那些尚不为人所知的中华文化资源向大学生推广,使大学生逐渐理解并接纳传统文化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
(二)设计恰当的融入策略。要想向大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真正包含的思想理念和核心价值,需要在深入了解和全面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大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大学生能够接受、容易接纳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打造既富有观赏性、知识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又符合大学生审美趣味和欣赏趋势的原创文化产品,制定具有创新性、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融入策略。制定策略时必须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与创新,利用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和流行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宣传,给传统文化带来新的生机与力量。
(三)利用融入的多元化渠道。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影响力强、活动参与度高、分布范围广的优点,利用社团推动学生自觉学习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应积极鼓励学生建立传统文化社团,如书法绘画社团、古琴古筝社团、诗词歌赋社团、汉服社团、传统文化研究社团等,指导其建章立制和后期运行管理,给予资金、培训、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并通过社团联合会对开展的活动进行统一审核管理。同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结合不同高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设计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在志愿活动和主题实践中服务社会,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高校还应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分团委、学生会的力量,以主题党日活动、主题班会、讲座、比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学生党支部可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宣讲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增强党性的部分,引导学生党员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传统文化示范党支部。各班团支部可利用主题班会将传统文化与本班班情相结合,借助传统文化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和气质修养。高校还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专家和学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开展讲座,加深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最后,可在校团委的统一规划下,开展有创意、有趣味、参与度高、灵活多变的传统文化活动,如诗词比赛、成语大赛、经典诵读、名著导读、传统才艺展示等,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强化思政师资的培养。一方面高校应提供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号召思政队伍广泛涉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自觉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人格品质、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另一方面高校应大力加强思政队伍与传统文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研究,深度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师资队伍在日常思政工作中将两者融汇贯通,利用传统文化解决日常思政工作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白小红,宋洪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品牌研究,2018(05):107-108.
[2]刘丽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8.
[3]黄淑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文教资料,2019(3):67-68.
作者简介:郝雪君(1991-),女,四川宜宾人,贵州医科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