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珊肖丽萍李文章(福建省沙县医院耳鼻咽喉科福建沙县365500)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2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脓肿形成手术治疗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治疗后随访一年,其中治愈26例,1例伴脓肿处皮肤缺损过多肉芽增生(经后续治疗痊愈),总治愈率100%。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大大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
【关键词】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手术治疗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为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一、二鳃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鳃沟封闭不全所致,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发病率较高。患者多因天先天性耳前瘘管继发感染及脓肿致红痛而就诊治疗,以往多予脓肿切开、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手术治疗,长时间换药患者痛苦明显,治疗时间较长,且费用较高。我科自2010年采用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手术治疗,疗效明显,现将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2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脓肿形成手术治疗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形成期26例(26耳),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6.5~38岁,中位年龄16岁,左耳17例,右耳9例。病程5天~11天。主要症状为自出生时发现耳前小孔洞,局部红肿热痛5~11天,7例有外院抗感染及自服抗生素史,来院时均已经形成脓肿,可触及波动感。
1.2诊断标准患者有自出生时发现耳前小孔洞,局部红肿热痛5~11天。查体:耳轮脚前方小孔洞伴前方红肿隆起,触之波动感。相应外耳道及鼓膜清洁完整,听力学检查正常,未合并中耳及内耳畸形。
1.3术前相关检查及治疗完善术前如三大常规、血生化全套、血凝功能、心电图、胸片均未见异常,排除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既往无耳部外伤史,排除外伤性耳部瘘管。术前诊断明确。同时予头孢美唑钠1.0ivgttq12h抗感染及地塞米松10mg/5mgivqd减轻局部肿胀及炎症反应等治疗。如脓肿较大(14例),则予5ml注射器入院时穿刺抽脓及绷带加压包扎,同时送脓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检查。术前检查完善后手术治疗,一般在入院后第三天手术。
1.4手术治疗术前常规消毒铺巾,行手术区周围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效果良好,患者取仰卧位,患耳朝上,术前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10ml+0.1%肾上腺素3滴行患耳前瘘管口、脓腔周围局部浸润麻醉。予美蓝药水由耳前瘘管口注入约0.5ml,手术切口设计为沿瘘管口周围做梭形切口,切口向瘘管口前下方隆起中央延伸,非显微镜直视下分离瘘管组织,见底部位于耳轮脚软骨上,瘘管口前下方隆起处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伴肉芽组织增生,切除瘘管、少许耳轮脚附着处软骨及肉芽组织,脓液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干纱布用力在耳前瘘管术区及脓腔内擦试,可起止血作用及去除其内肉芽组织,并观察术腔无上皮残留及肉芽残留,直至脓腔处外观清洁,一般均可见颞肌筋膜,脓腔均未进入颞肌筋膜,根据皮肤缺损大小,行拉紧及皮瓣减张缝合切口,加压包扎。术顺,患者生命征稳定,安返病房,切除组织送病理(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耳前瘘管伴感染)。术后继续予抗感染及止血等治疗,如培养阳性,则依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术后10天拆线。
1.5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随访一年无复发。未愈:一年内耳前瘘管术区再次出现红肿,经手术证实为上皮残留。
2结果
术后10天拆线,25例切口Ⅲ甲愈合,1例伴脓肿处皮肤缺损过多肉芽增生(经后续治疗痊愈),治疗后随访一年,其中治愈26例,总治愈率100%。
3讨论
3.1先天性耳前瘘管病因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为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一、二鳃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鳃沟封闭不全所致。
3.2先天性耳前瘘管诊断根据病史及查体本病诊断较容易。
3.3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形成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优点先天性耳前瘘管在脓肿期病情发展为瘘管内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物积于瘘管内,因瘘管口多较小,其内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出现继发感染,我院细菌培养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皮肤常驻正常菌,笔者从最初无感染或感染控制后3个月后手术,发现感染后其内瘘管多有大囊腔,剖开后发现大囊腔多位于耳前瘘管前方,考虑为前方脓肿后期上皮化所形成,在积累多年经验后于脓肿切后后肉芽期经显微镜手术治疗,术中美蓝注射发现耳前瘘管腔与脓腔相连处上皮未向脓腔内生长,且相连管较小较长,无明显炎症,为脓肿期手术提出指示意义,因耳前瘘管内多有结石状、颗粒状白色分泌物,故临床中出现耳前瘘管感染后经治疗后易多次发作,须手术治疗的病因。在先天性耳前瘘管切开换药肉芽期手术经验的基础上,我院改为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手术,术中美蓝注射发现耳前瘘管腔与脓腔无或有相连,对手术中分离耳前瘘管无明显影响,均可完全切除耳前瘘管,切口向前方延伸,去除脓液及脓腔周边肉芽组织,为患者节约了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