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公安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目的减少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以确保合理用药。方法了解专业领域的知识,查阅文献,对药物的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原因以及特殊人群合理用药进行了分析,并且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给医护人员提供正确用药信息。结果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合理,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结论目前药物使用与预期的效果尚有一定差距,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1不合理用药及危害
药物作为能查明、改变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用以防治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其历史几乎与人类同样的久远,它们对人类的贡献不言而喻。但是,药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在防治疾病的同时,也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据统计,每年有221.6万例,并致10.6万人死亡,致死率0.32%。因用药原因为主的医疗错误致死人数超过交通事故、艾滋病、乳癌死亡的总数。在我国,每年仅死于抗生素滥用的人就有8万人,并有近3万儿童药物致聋,占7岁以下聋儿的一半。
2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药物相互作用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效应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实际上多数情况下,药物相互作用都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比如毒性增加、疗效降低,甚至存在危机生命的潜在可能。如氯霉素与青霉素一般不要联用,因氯霉素为抑菌剂,而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联用可影响青霉素的抗菌活性而降效。
(2)滥用抗菌药物很多医生因为利益驱使无明确感染指征或未作药敏试验就使用抗菌药物,无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就使用两联甚至三联,造成耐药菌株越来越多,ADR发生率增加。如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开具克拉霉素缓释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很多上呼吸道感染都属于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无需使用抗菌药物,但该患者使用了两联。
(3)药品本身因素药品在生产过程引入一些杂质、运输过程出现碰撞,储存保管未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例如青霉素在培养发酵过程中同时可以形成青霉噻唑蛋白、多肽等具有强致敏性物质,若在青霉素生产工艺中未能完全祛除就将残留在青霉素制品中,而成为重要的过敏原。
(4)给药间隔不同的药物剂型有不同的给药间隔,大多数药物剂型需每日多次给药。头孢地嗪为时间依赖性药物,需2次/日给药,如将日剂量1次性使用,因单剂量加大,易产生耐药性,ADR发生率增加。
(5)人为因素用药不对证,就适得其反。盲目用药,对其药性不详,或未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迷信偏方、秘方,或盲目长期应用某一味中药,或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等,都是人为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机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某些西医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生搬硬套,在诊治时不能正确辨证施治,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医务工作者受经济利益驱使,处方提成导致超量使用或滥用。
3如何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1)医务人员方面医师在开处方时,不能盲目用药,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和用量,既要考虑治疗效果,又要注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在满足治疗的前提下,按照医疗原则办事,不能为经济利益去违反原则开大处方或重复用药。药师在调剂处方时,一定要做到四查十对,审核处方内容七条原则,准确调配处方,保证药品质量,监督药品使用的各个环节,要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特别是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剂量、相互作用、配伍禁忌、时间等,发现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了解专业领域的知识,查阅文献,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给医护人员提供正确用药信息,以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合理。
(2)患者方面患者求医时要如实向医师叙述疾病的起因、时间、症状、已作过的诊断及过敏史等,不同医师所开的处方,必然会有重复和不同的药物,如果都用必然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大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极易造成误导;不能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不能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
4合理用药原则
①确诊并明确用药目的:应该尽量认清病人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严重程度,并根据此确定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制订适当的用药方案。②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要根据初步选定拟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知识,全面考虑可能影响该药作用的一切因素,扬长避短,仔细制订包括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投药时间、疗程长短,以及是否联合用药等内容的用药方案,并认真执行之。③及时完善用药方案:用药过程中既要认真执行已定的用药方案,又要随时仔细观察必要的指标和试验数据。力求判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包括在必要时采取新的措施。④少而精和个体化:不同病人可因其病情不同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这就使情况更为复杂。因此用药方案要强调个体化。除去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必要的联合用药外,原则上应抱“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的态度,争取能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少用药”并非考虑节约或经济问题,主要的似要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预和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金权.医学生用药认知水平调查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02).
[2]李燕,徐小军,张新平.临床医学生合理用药意识和行为之间关系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05).
[3]赫欣,杨俊涛,王文宝,杨晓宇,詹玲利,郭秋兰.某医专学生合理用药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