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痹天灸膏治疗颈肩综合症的临床观察

/ 2

通痹天灸膏治疗颈肩综合症的临床观察

李兴琼

李兴琼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推拿科重庆402100)

【摘要】目的:观察通痹天灸膏治疗颈肩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0例颈肩综合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通痹天灸膏外敷腧穴;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痹天灸膏治疗颈肩综合症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通痹天灸膏;天灸疗法;颈肩综合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270-02

颈肩综合症是以颈椎关节失稳及其周围肌肉韧带劳损所造成的颈后、肩背疼痛不适,甚至颈部活动受限等系列症候群的疾患,为中老年常见多发病。近年来,因为工作繁重和精神紧张,电脑、智能手机使用的普及,青年人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1]。通痹天灸膏是我科根据多年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临床经验,专门研发的天灸膏方,为了系统、科学观察其临床疗效,作者于2011年7月-2014年7月,采用通痹天灸膏外敷腧穴治疗颈肩综合症80例,与用针刺治疗颈肩综合症8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两组160例颈肩综合症患者均为我院推拿科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中,男性34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46.8±11.8岁;病程最长是6年,最短是7天。部位左侧有26例,右侧有31例,两侧有23例。对照组80例中,男性33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45.6±12.1岁;病程最长是9年,最短是6天。部位左侧有28例,右侧有30例,两侧有2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选择标准参照参照1993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2]。

1.2治疗方法

1.2.1天灸治疗组

药物制备:按斑蝥(去头足及翅,研碎过箩)、细辛、甘遂、延胡索、冰片=4:4:2:2:1比例加工成粉末,用蜂蜜调和成药膏储藏于瓶中备用,药膏我们取名通痹天灸膏。临用时,用生姜汁调和,分做成直径约1cm,厚1cm大小的药饼。

取穴:在病变局部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阿是穴),颈夹脊穴、曲垣、肩井、大椎、后溪,每次选4-5个穴。

敷贴方法:贴敷时,用4cm×4cm大小的胶布将药物贴于穴位上。

贴药时间:每次贴药2~4小时,当病人感觉灼热难忍,可将药饼除去。3天贴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A、部分病人贴药后,皮肤出现潮红或大小水泡是正常现象,可涂万花油,或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感染;B、贴药局部皮肤瘙痒,可涂皮炎平软膏;C、治疗期间禁食生冷及辛辣事物。

1.2.2针刺对照组

针刺方法:根据X光片提示的病变部位及症状,选取病变相应及相邻上下颈椎之夹脊穴及曲垣、天宗、新设、肩井、局部阿是穴等。操作:患者取坐位,两臂自然放在治疗床上,腧穴部位常规消毒。定位后,颈夹脊穴用0.30nm×50nm不绣钢毫针,针尖向前直刺,进针约1.2寸—1.5寸,在进针得气后继续行针至针感向两侧上肢传导。其余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0nm×50nm不绣钢毫针针刺得气,刺入0.8寸-1寸。采用平补平泻法,每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针刺7天后休息一天,15天为1观察疗程。

针具:选用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针灸针(0.30nm×50nm)。

穴位定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12346-2006)。

1.2.3观察项目、观察方法及疗程

半个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6天、治疗第9天、治疗第12天和治疗第15天分别评价病变部位疼痛、压痛及肿胀的程度,功能受限的范围,肌肉痉挛的情况。

2结果

2.1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2002年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修改制定[3、4](见图1)。

图1:颈肩综合症中医积分标准

症状轻(2分)中(4分)重(6分)

局部压痛压痛需用力压痛无拒按轻压即痛或拒按

头痛轻微头痛,时作时止头痛可忍,时常发作头痛难忍,持续发作

项强稍痉挛,弹性可弹性差如板状,弹性消

俯仰不能活动受限<15度活动受限<30度,≥15度活动受限≥30度,甚至强直

转移不利活动受限<15度活动受限<30度,≥15度活动受限≥30度,甚至强直

肢体麻木轻微麻木,时作时止麻木可忍,时常发作麻木难忍,持续发作

心悸偶见轻微心悸心悸阵作心悸频发

失眠睡眠稍有减少时见失眠不能入睡

耳鸣耳鸣轻微耳鸣重听,时作时止耳鸣不止,听力减退

畏寒肢冷微畏寒畏寒肢冷明显畏寒肢冷,欲加衣被

口干口微干口干少津口干时常饮水

便秘大便干,每日一行大便秘结,二日一行大便艰难,数日一行

舌脉:具体描述,不记分。

2.2疗效判断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采取积分法,积分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修改制定,积分细则见表2;疗效判定采用尼莫地平法。

2.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配对差值满足正态性时,用配对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时,用配对秩和检验。组间比较:满足正态性时,方差齐性用t检验,方差不齐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时,用成组比较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c2检验;等级资料用Ra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治疗结果

2.4.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注:治疗前、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和第15天症状积分比较,*表示P<0.05,说明治疗组(天灸组)和对照组(针刺组)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都显著。治疗组治疗前症状积分和对照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在治疗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和治疗第15天症状积分相互比较,△表示P<0.05,说明在改善症状积分方面,通痹天灸膏治疗组优于针刺组。

2.4.2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8042(52.5%)18(22.5%)13(16.2%)7(8.8%)91.2%

对照组8030(37.5%)18(22.5%)15(18.8%)17(21.2%)78.8%

注:经统计学Ridit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u=3.105,p<0.05),即通痹天灸膏治疗对于改善颈肩综合症的症状比针刺治疗效果好。

3讨论

颈肩背综合症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外感风寒湿邪,劳倦过度,使气血瘀阻于经脉,不通则痛,或因急性软组织损伤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加之疼痛不动,痉挛的肌肉条索和局部瘀血水肿的机化粘连,影响颈肩背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的收缩和伸展功能,同时也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5]。天灸疗法是利用中药中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捣烂调糊,敷贴穴位,致使穴位发泡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研究表明,天灸疗法具有局部组织刺激作用、调衡经络穴位作用、药物本身药理作用、调节神经传导作用和提高免疫机能作用等[6-10]。通痹天灸膏是我科多年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天灸膏方,其中斑蝥、甘遂、冰片有逐瘀消肿散结止痛之效,生姜、细辛可散寒止痛,延胡索亦可行气活血止痛。其采用刺激性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表面,使局部皮肤充血发泡,借经络系统的整体调节作用,达到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的目的;又通过皮肤组织对通痹冰斑膏中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物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本疗法临床治疗疗效快捷,毒副作用少,很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世毅,江瑜.针刺配合走罐法在治疗颈肩综合症中的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23):80.

[2]孙宇,陈琦整理.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5]陈苏赣.针罐配合推拿治疗颈肩背综合征3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3):18.

[6]甘浩庆.发泡法在骨伤科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1999;(4):22-23.

[7]董洪涛,李静.经络穴位经皮给药系统的机理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8;13(4):36-37.

[8]杨君军.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机理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3;23(4):7-8.

[9]隋毅,聂赞.经络学说与透皮给药系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53-54.

[10]方剑乔,刘金洪,赵天征,等.斑蝥穴位敷贴治疗小鼠胶原性关节炎的初步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13(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