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41)
(2香港科技大学中国香港999077)
【摘要】本文以一名院内社会工作者总结服务经验的角度出发,结合在精神专科医院从事社会工作的经历以及服务过程中的案例,探讨如何在精神专科医院开展小组工作,为后续的服务开展提供经验的借鉴。
【关键词】精神专科医院;小组工作;康复介入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383-02
1.背景
从2006年起,国家就开始有意识地推广社会工作,以期改善社会管理及社会服务,惠及更多的普通百姓,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随着社会工作在珠三角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医院的服务越来越重视医学人文关怀,医务社会工作也在2011年后得到普遍的关注。作为一门专项的社会服务领域的职业,社会工作由于对人独特的认识以及服务技巧而受到医院的重视,许多医院为此相继设立社工部,或是社工服务岗位,以更全面地服务患者。
精神专科医院同其他医院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精神疾病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它与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疾病治疗对康复概念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原先医生主要是治病,但是多数康复者在这个治病康复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社会功能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导致疾病的复发率非常高。在医院里面,经常见到有康复者出院两三天之后马上又被送回医院,可见,精神疾病症状的控制不能作为单一的判定病患是否已经康复的指标,还需要考虑到康复者其他方面的需求。在中国大陆,现在已有比较多的人看到社会工作在精神服务领域的应用价值。李全彩(2012)认为虽然精神疾病康复活动是一种医学治疗行为,社会工作作为一种非医务职业,还是能够在精神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发生积极的作用[1]。这与精神疾病特殊的病因以及社会工作服务的价值理念密切相关。因此,她认为“社工的专业的会谈法、认知疗法、情绪合理化疗法以及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方式大有用武之地。”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笔者工作的医院,多数的医护人员虽然看到新的社工部门产生了,但不清楚社工能做什么,或是在平日里,社工都是如何开展服务,社工的服务对住院患者的治疗又有什么影响等问题。笔者经常在院内碰见类似的疑问,深感有必要通过对这两年社工服务的总结反思,让更多的医护人员了解,社工在做什么。本文因此通过社工常用的小组活动的服务方法,结合案例对此进行说明。
2.小组活动在精神专科医院的开展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通过有目的的团体活动,协助个人在小组过程中认识自己,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或团体的问题[2]。吕书杰等人(2009)在天津市南开区某医院开展针对精神科患者的小组活动取得积极的康复效果,认为小组工作的介入,有效巩固了药物和心理的疗效,缩短了患者回归社会的路程。本文以佛山市某医院精神患者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介入患者的康复过程探讨在医院中如何针对精神康复者开展服务。下文将详细地展示一个小组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及结果。
第一,服务需求评估。社工前期对康复者进行访谈,在访谈观察中企图找到康复者共同的需求。不过,大多数的康复者由于疾病的影响,状态常常是不稳定的,通过访谈评估康复者的需求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社工还需要与医护人员合作,了解康复者在科室的表现,因此,评估阶段往往要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整个活动的周期变得很长。为此,在本次小组一开始之前,社工通过张贴单张的方式吸引康复者的注意,当他们报名后,社工会再跟主治医生和护士了解康复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在参加集体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再跟康复者确认能否参加。这样一方面加强了社工和医护人员的互动合作关系,同时增加社工对康复者情况的了解。
第二,活动目标的设计。小组的设计包括了小组名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小组成员、小组人数、设计理念、小组目标、小组内容、活动资源、预估问题及应对方法、小组的评估方法。开展设计小组活动前,在服务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对康复者的需求以及院内环境进行评估,决定活动的目标。社工通过在与康复者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康复者在医院的生活环境比较单调,之间缺乏沟通,即使一起参与活动,彼此之间的聊天也很少;康复科资源丰富,多功能展厅非常适合小组活动,且有乐器可提供。音乐作为一种刺激物可以帮助病人提高自我意识及表达的能力,增加对自己问题的内省,帮助人们突破语言的阻抗,使病人获得情感的、认知的、人际的、和行为上的治疗性改变。因此,社工开展以音乐为载体,让病人有机会表达自己,促进病友之间的了解和互动为目的的音乐小组。
第三,活动内容及开展。康复者在住院期间病情会不稳定,因此,精神医务社工在开展小组活动之前会跟医生确认一下患者是否合适参加小组活动。得到医生肯定的答复后,组织患者开展小组活动。以音乐为主题,社工带领小组组员体验丰富有趣的互动游戏,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经验分享,在这一过程中,让组员有机会表达自己,促进组员之间的了解和互动。在小组后期,随着组员能力的提高,社工逐渐淡出小组,培养组员提高自我意识及表达的能力,增加对自己问题的内省,帮助组员突破语言的阻抗。本小组共有6节,共有8位的组员持续参加完小组活动。小组的主要目标是以最后在康复科大厅为观众表演一首主题歌曲,以下是每节活动的主题、内容、组员表现情况以及目标完成情况。
节次小组主题小组主要内容效果分析
1认识彼此,建立关系学唱小组主题歌曲,修改歌词本节活动的目标是让成员熟悉彼此,认识小组及制定小组规则。目标基本达至。绝大部分的成员对活动效果表示满意,有一位成员认为活动可以更加丰富点;有些成员除了自己科室的组员之外,能够认出其他科室的组员并叫出名字;回访有些成员能够记得小组制定的规则;有些小组成员记得歌曲的旋律和内容,并能够自己哼唱出来。
2增进彼此的互动热身游戏,歌曲连环猜成员之间的互动明显,组员活跃程度不一,反馈比第一次活动互动增多,认识同一组的人,但希望有更深入的了解。
3增强组员的表达沟通能力分享组员喜欢的歌曲,并将歌曲拍卖,说服其他人购买能够完成活动的目标,组员之间互动交流明显增多,且不同组员在小组过程中开始表现他们不同的角色;小组冲突开始显露,性别之间的不平衡需要加以注意;部分组员在活动过程中与其他组员发生冲突的情绪要注意疏导;价值大拍卖活动重在拍卖,忽视“公平”原则在小组中的运用。最后一个环节时间预留不够,讨论不够具体,留待下一次的小组完成。
4增强小组凝聚力检查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分享平日练习歌曲的情况活动的目标旨在加强组员之间的联系,通过讨论以及对小组作业的强调,组员之间再次明确小组的共同任务,建立小组的共同目标。小组任务完成,目标基本达至。但在讨论环节以及对奖品的处理上,社工仍然应该注意对组员情绪的回应,坚持公平的原则。此外,根据组员的情况应该放慢语速及活动节奏,推动小组的发展。
5强化组员的合作分组进行小组歌曲接龙此次小组有2个目标,一是通过热身游戏锻炼组员的合作,二是通过唱歌增加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目标达成。组员在游戏中提及同伴配合好,才能够最先到达终点;而在歌曲轮唱环节,组员参与积极度高,能够主动说要独唱,相比其之前的沉默被动,组员向其他人敞开自己;而一直说不会唱歌的,也在社工的鼓励下独唱并分享唱歌让他很开心。从组员的表现来看,本节活动的目标已经达到。
6增强组员的自我效能感,团队合作感布置大厅,进行歌曲展览本节活动目标是一半以上的组员乐意进行表演并且合唱表演成功。目标顺利完成。组员反映希望有更多次的表演活动,并且合唱表演反馈效果不错。组员投入参与度很高,活动积极性增强,能够帮助社工布置活动场地。有两个组员在招募时一直强调自己不会唱歌,现在对唱歌很有兴致,而且能够记住其他人的名字;社工计划将合唱团作为一个载体进行后续的活动,巩固小组的效果。
第四,成效评估。此次小组共有4个目标。一是促进组员每周互动集合练习一次,在回收的7份问卷中,该目标达至程度平均分为3.9,最高分为5分;第二个目标是进行合唱表演,目标达至程度平均为4.2,最高分为5分;第三个目标是提高组员的自我效能感,平均分为5分,最高分为5分,目标完全达到;第四个目标是经过小组活动,使组员学会跟人分享,目标达至程度平均分为4.7分,最高分为5分。一半的组员对活动的形式表示非常满意;20%左右的组员表示活动形式尚可,25%的表示活动形式一般。小组进行到最后,组员对音乐的享受提高,原先不会唱歌的都希望能够继续搞合唱团的活动,教给他们更多的歌曲。由于目前已经有电子琴,有些组员希望能够教他们弹唱;没能参加小组活动的其他病人看到社工就说想要报名参加,然后要唱歌给社工听。有组员反映,其他病人都羡慕她能够参加小组。可见,通过小组活动,康复者对社工的信任提高很多,并且愿意在病房中将自己参与小组活动的事情跟其他病友分享,让其他的病友也产生对社工活动的兴趣。
小组结束后,社工对小组活动进行总结:开展小组之前进行评估访谈收集数据有助于了解组员需求。社工先与招募来的组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并在每次小组结束之后及时对组员进行反馈访谈,收集他们对每节活动的看法和意见,不仅帮助社工建立和组员的关系,同时增加了组员对小组的认同感,社工对组员的重视也提高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对小组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过,社工在引导组员分享环节以及处理个别组员的冲突情绪技巧仍待提高。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社工充分运用了鼓励、支持、澄清、引导、总结等小组工作技巧,在每次小组结束后及时与对组员进行反馈访谈,收集他们对每节活动的看法和意见,不仅帮助社工建立和组员的关系,同时增加了组员对小组的认同感,社工对组员的重视也提高他们的信心,提升他们对小组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小组工作的介入,有效地鼓励康复者走向与他人互动,认识自己的过程,社工的鼓励和支持使康复者更愿意敞开自己,表达自己的需要,因此,在精神专科医院展开小组服务,不仅能够丰富康复者的住院生活和精神生活,更能够有效地巩固药物和心理的疗效。
3.结论与反思
在医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最经常被问到的是社工的独特性在哪里。笔者介入精神康复服务过程中,也对这个问题深感困惑,因为社工不是一种医学治疗技术行为的实践,在医学治疗掌握话语权的机构内,社工要在期间提供“另类”的服务,有时会被人当作是影响“管理”和“安全”的因素,但是,就社会工作的价值承担和干预效力而言,社会工作干预的焦点,正如威廉姆?戈登和哈瑞特?巴利特等人所强调的,乃是在于回到个人和社会环境的互动,而不再是个人心理和人格层面。“社会工作强调价值关怀甚于技术手段”[3]。透过小组工作的过程,笔者也深深地感受到这点,作为初次在精神专科专科医院提供服务的新手,在许多的技术和疾病知识上,虽然还不甚丰富,但在小组过程中,社工强调和康复者一同学习带好小组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社工和康复者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全彩.精神疾病康复工作的社工嵌入[J].社会福利,2012,(8).
[2]吕书杰,杨云娟,刘芹.小组工作对精神病患者康复的介入研究:以天津市南开区某医院精神科患者为例[J].社会工作实务研究,2009,(7).
[3]郭伟和,徐明心,陈涛.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从“证据为本”到反思性对话实践[J].思想战线,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