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英1徐佩茹2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830001;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30054)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地区学龄儿童Ob基因型的分布特点、瘦素水平及其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91名6-13岁学龄儿童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抽血检测瘦素水平。结果(1)学龄儿童瘦素水平肥胖者高于非肥胖者,提示瘦素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学龄儿童Ob基因存在基因多态性,肥胖组AA型及CC型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而肥胖组AC型明显低于非肥胖组,说明肥胖的发生与ob基因多态性有关。
【关键词】ob基因瘦素基因多态性学龄儿童
【中图分类号】R72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069-02
儿童肥胖症是21世纪以来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肥胖儿童是日后发生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危人群[1]。肥胖的形成是由多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Ob基因是肥胖的候选基因之一,其表达产物瘦素参与能量代谢,在肥胖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新疆地区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为5.66%[2]。本研究通过对新疆地区291例学龄儿童瘦素基因进行研究,了解新疆地区学龄儿童瘦素基因C-2549A基因型分布,同时检测血清瘦素,探讨儿童肥胖与ob基因及瘦素之间的关系。
1对象和方法
1.1在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学校进行健康普查,排除其他疾病后,选出6~13岁学龄儿童291名,肥胖儿者143人,非肥胖者148例。
1.2体格测量由专业人员用校正的身高体重计测量身高与体重,测量体重仅穿内裤。身高以cm表示,体重以kg表示,精确至0.1cm。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1.3血清的采集和制备:早8:00~9:00取晨起空腹静脉血2ml,静置后离心15min,制备血清,血清样品贮于-20℃备用。
1.4DNA的提取取静脉血用EDTAK2抗凝,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白细胞后,酚-氯仿法抽提DNA。
1.5基因多态性检测。
1.5.1PCR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引物,上游引物5′-TTTCCTGAATTTTCCCGTGAG-3′,下游引物5′-AAAGCAAAGACAGGCATAAAAA-3′。在试管中加入引物1.5μl(75pmol),10倍扩增反应液2.5μl,MgCL21.5μl,dNTP0.5μl,DNA模板3μl,Taq酶0.25μl,再加入双蒸水14.25μl。置入PCR仪进行PCR循环。循环条件为变性94℃×45s,复性55℃×45s,延伸72℃×60s,共35次循环,循环之前预变性94℃×180s,循环之后最后延伸72℃×300s。
1.5.2RFLP取PCR扩增产物5μl加入6×上样缓冲液1μl,在3%琼脂糖凝胶上点样,40伏电压下电泳20min。在紫外灯下观察结果,如有目标带则进一步进行下述的酶切反应。
取扩增产物10μl加入Cfo1μl,置恒温水浴箱37℃保温3h,取酶切反应液约7μl做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条带判断基因型。
1.5.3多态性判断通过酶切产物电泳后条带数目及片段大小分型。酶切产物电泳后显示有181bp和61bp两条带,为AA型;酶切产物电泳后为242bp一条带,为CC基因型;酶切产物电泳后为242bp、181bp和61bp3条带,为AC基因型。
1.6瘦素浓度的测定:采用北京北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瘦素放免试剂盒。批内变异系数在3.4%~8.3%,批间变异系数在3.6%~6.2%。测试仪器为中佳GC-2016γ放射免疫计数器。
2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经正态分布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以x-±s表示。用基因计数法计算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组分析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研究对象瘦素水平比较291例学龄儿童肥胖组瘦素值(4.32±1.68)μg/L,明显高于非肥胖组瘦素值(2.44±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见表1。
表1肥胖和非肥胖组瘦素水平比较
3.2ob基因多态性分布291例学龄儿童中三种基因型AA型占5.84%,AC型占54.29%,CC型占39.86%。A等位基因频率为33.16%,C等位基因频率为66.83%。Ob基因的三种基因型在肥胖和非肥胖组中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9,P=0.00)。(见表2)
表2肥胖组与非肥胖组ob基因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
4讨论
人类ob基因位于染色体7q31.3,瘦素为ob基因的表达产物,它是调节体重的主要激素之一,作用于下丘脑,可通过控制食物摄入和调节能量代谢、增加能量消耗而控制体重增加。
本研究显示新疆地区肥胖儿童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儿童,提示瘦素水平与体脂关系密切,是影响肥胖发生的因素之一[3]。由于外周血循环瘦素异常增高可导致肥胖,瘦素水平过高可能存在瘦素抵抗,而不能发挥调节能量代谢的作用,又可进一步加重肥胖[4,5]。
Mamas[6]等研究发现,在瘦素基因编码区上2549位存在C→A多态性,此多态性与白种人瘦素水平有关。本研究结果发现,新疆地区学龄儿童存在瘦素基因C2549A多态性,A等位基因频率为33.16%,C等位基因频率为66.83%。与国外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可能与研究人群种族不同有关。肥胖儿童AA型及CC型明显高于非肥胖儿童,而肥胖儿童AC型明显低于非肥胖儿童,A等位基因及C等位基因在肥胖者及非肥胖者中无明显差异,提示肥胖的发生与ob基因多态性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儿童瘦素水平肥胖者高于非肥胖者,提示瘦素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学龄儿童Ob基因存在基因多态性,说明肥胖的发生ob基因多态性有关。
参考文献
[1]WeissR,DziuraJ,etal.Oesityandthemetabolicsyndromeinchildrenandadolescents[J].NEnglJMed,2004,350(23):2362-2374.
[2]徐佩茹.新疆地区不同民族学龄儿童肥胖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医学杂志,2003,3(1):2.
[3]GmezR,LagoF,etal.Novelfactorsastherapeutictargetstotreatdiaetes.Focusonleptinandghrelin[J].ExpertOpinTherTargets,2009,13(5):583-591.
[4]马红,杨香玖.血浆瘦素与体重指数和脂肪分布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3):173-174.
[5]PilcavaRUlcovaJ,etal.Leptinlevelsinobesechildren:effectsofgender,weightreductionandandrogens[J].PhysiolRes,2003,52:53-60.
[6]MamasO,BetoulleD,R,etal.Novelpolymorphismsinthe5′regionoftheLEPgene[J].Diabetes,1998,4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