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蔡春浩

□蔡春浩

〔摘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寻找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完善教学手段,探讨利用新媒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以大学特有的精神为载体,注重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等途径上进行探索,让学生们真心喜爱并能终身受益于思想政治理论课。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传播给大学生,并引导其认可、接受、实践并影响周围的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地位

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必须接受、认同进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自觉地内化为其内在的精神支柱,才能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必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这就决定了它的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样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因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来实现,这也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然进入课堂。

2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难题

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接受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许多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很多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党的方针政策,心系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危。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由此看来,少数大学生价值取向模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不一。这与当代大学生成长经历和所处的全球化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全社会都应当更多的了解他们、关心帮助他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是责无旁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老师们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老师们通过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动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出现的新情况,向学生们提供新信息、新思路,积极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工作卓有成效,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针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担负起这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据调查,大学生愿意认真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仅占19.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高达83.9%的教师觉得被轻视,这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现状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容易使大学生接受、认可并践行,需要教师为主的教育主体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探索。通过有所作为,让学生们真心喜爱并能终身受益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3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3.1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寻找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其它专业课教学是有些不同的地方,其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特别注重专业知识点的传授,而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强化和重塑。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较之其它专业课的最大不同,也是最大特色。故而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时,除了要选取好的专题、处理好讲授的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政治性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应始终突出核心价值观念导向,这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以人文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大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努力寻求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契合点。

3.2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当代大学生从主观心理上并不愿意接受呆板的教学模式,刻意的说教会令学生厌烦。教师需要注重创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环境。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营造活拨高效的课堂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课程。可以采用案例、讨论、专题性教学等方式,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吸引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头脑,进而在实践中去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3.3完善教学手段,探讨利用新媒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公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几个数据值得关注。一是10~19岁和20~29岁的网民分别占我国网民总数的24.5%和30.7%,两者占据了网民数量的半壁江山;二是在我国网民的职业分布中,学生占据了25.1%,是网民数最多的群体。与传统媒体接触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学生互联网接触率高达99.4%。受访大学生中,日均上网时长集中在1至4小时,占比61.3%,还有14.0%的受访大学生每天接触互联网的时长超过6小时。新媒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接触到海量多样的资讯更加便利,对世界的理解更服从于自己的判断。这种价值主体意识的提高,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但也暗藏许多隐忧,如阅读碎片化、思考跟风式等网络征状蔓延。关注大学生的“心”变化,对于引导和培育其正确的价值观,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度重视新兴媒体在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快、易被学生接受的特点,自觉推动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开发出易于学生接受的新课件。

3.4以大学特有的精神为载体,注重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灵魂,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质性。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理性抽象,大学精神则较为感性具体,并与大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紧密相联,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是大学生基本生活方式和思想的依归,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围绕大学精神为载体来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之中,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从而形成独特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

3.5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源泉,是“固有之本”。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特别注意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次政治学习上讲了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就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同时他讲到,对传统的东西要讲出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理念,对于这些价值理念不是原封不动的搬过来用,而是要讲清它的时代价值,同时要注重它的源泉关系。这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超越时空的价值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期“德”的要求。在授课时要按照习近平同志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讲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