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饶埠镇饶埠初级中学333134
摘要:学校在教科研工作中,集体备课已是重要的一环,整体上学校的集体备课已形成了一定的制度,有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备课模式,采用的大多是当前大家共知的模式,年级组数学老师讨论交流,并从中形成下一周教学的重难点,在讨论中交流教学方法。从学校集体备课情况的实施效果来看,集体备课作为一种备课模式,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学中最现实和最直接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集体备课问题对策
一、初中数学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1.集体备课缺少反思过程。集体备课应按“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实施教学——教后反思、总结”五个环节进行。目前,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缺少反思环节,也许更确切地说,是根本就没有反思。如果我们的备课只是对下个星期要教学的内容进行讨论,而对刚刚完成的教学任务丝毫没有涉及,我们便对存在的问题一无所知,更谈不上解决。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2.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突出实效性。有些教师只是走过场,其实根本就没有发挥自己作为备课小组一个成员的作用。多数学校对集体备课检查验收力度小,形成了应付了事的局面。尤其是开学初,由于时间紧迫,集体备课形同虚设,教师只是单纯地突击写教案,没有进行实质性的集体备课。上课时,把集体备课的教案冷在抽屉,凭“经验”上课或者“照本宣科”。
3.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备课组长将教材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各位任课教师,由他们分头撰写,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复印后人手一份装订起来,形成集体教案,集体备课等同于“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有形无实。
二、初中数学集体备课的相关策略
1.在教学时间上,以周为单元,实施周单元集体备课。周单元集体备课的参与人员主要包括同年级全体任课教师及级部领导。一般备课组长担任主持人,任课教师按分工及职能的不同分为:主备人、分备人、记录人、其他参与人。主持人负责人员安排,任务分工。学期初将主备人、学期教学内容以周为单位安排好,对集备提出统一要求,主持讨论并对集备进行总结。主备人要总备课标、教材、学情等,将一周的教学内容,按课时进行划分,确立重难点、习题数量等,同时对分备人提出分备要求。分备人要对分配给自己的集备内容,在自备基础上按教学流程要求进行说课。其他参与人及所有参备人员对主、分备人的发言内容进行讨论,并结合自备提出自己的见解。
总体要求有三:一是提前备课。任课教师实行个体超周自备,根据前一周集备安排,熟悉教材,写好教案。二是认真研讨:根据职能分工,各教师深入研究,有效交流,形成高于自备的集备成果。三是严格执行。集备成果在后续教学中,扎实执行,创造性运用,防止只备不用,造成资源浪费。
备课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和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具体目标)、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课时安排、评价建议、教材使用建议等);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一周教学内容的课型划分(包括新授、练习、复习、讲评、实验等)、知识点汇集(包括概念、命题、规律等)、典型例、习题(包括类型习题的划分和典型例题列举),是集备重点之一;学生情况主要包括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技能基础、能力基础、智力基础等)、情感基础(包括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动机、需要、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整体特征、个体差异等;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时间安排、教学流程(包括情境导入、探究课题、深化课题、强化课题、拓展应用、课外延伸)。
基本流程如下:第一步,主持人传达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第二步,主备人将本周教学任务按课时进行安排并主备集备内容前三项;第三步,分备人按课节说课,其他人员补充、完善、研讨;第四步,主持人统一意见,形成结论并安排下周集备任务,最后领导总结并督导有关教学事项,记录人全程记录。
2.集体集备中教师带着问题参与研讨和交流。带着问题备课,以探索和研究的姿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索,就会在备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好办法,就会在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对未知世界和新事物产生敏锐的触觉。备课时教师应多考虑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估计学生会怎么去做?这个问题,估计学生会怎么回答?如果学生解决不了,准备怎么指导?估计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等等,只有经常地思考这些问题,教师的备课才会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也才会更具活力,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张玉萍顾玉珍再谈集体备课[J].教育革新,2013,(07),68-69。
[2]何仁毅集体备课实施难的原因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34),99-100。
[3]杜国平试论集体备课应如何摒弃弊端步入良性发展轨道[J].学周刊,2016,(2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