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王玥吴波(黑龙江省医院康复科150036)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173-02
【摘要】目的讨论创伤后肢体肿胀的康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康复治疗。结论“RICE”原则和主动训练是肢体肿胀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RICE"是指预防和治疗肢体肿胀的4项原则,即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elevation(抬高患肢)。受创肢体的肌力训练和适当的关节活动。各种理疗方法。
【关键词】创伤后肢体肿胀康复治疗
不少病人在骨折等创伤后的急性期自行使用一些热性的中成药或膏药“把伤吊出来”,或者不停地搓揉伤处,结果越弄越肿。这反映了许多患者对急性创伤处理原则的认识误区,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内容单进行专门讲述。但必须注意的是,下面的内容仅仅涉及到创伤后肿胀的急性期处理原则,至于如何处理引起肿胀的深层原因,如骨折、感染或者手术本身的许多问题,则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另外,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手术后肢体肿胀与创伤后肢体肿胀的原因和处理原则是相同的,因此在下面的讲述中就不再把两者作进一步的区分。
1肢体肿胀的原因
机体遭受创伤之后,全身或局部都会释放出许多炎症因子,这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但是,这些因子一方面刺激周围神经发布疼痛信号;另一方面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失调,造成过多的液体渗入组织间隙,最终导致肢体肿胀。肿胀若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的供给,最终影响创伤修复和愈合。四肢的严重肿胀如果使组织内的压力接近动脉血压时,就会影响血供,使肢体缺血,会造成肢体的严重残废。可见肿胀的及时正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2肢体肿胀康复治疗
(1)“RICE”原则和主动训练是肢体肿胀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RICE"是指预防和治疗肢体肿胀的4项原则,即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elevation(抬高患肢)。
1)休息:创伤后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rest,也就是休息,限制受创肢体的活动,以减少出血,减缓肢体肿胀、疼痛,防止损伤加重。这一点对于创伤后骨折的病人不成问题,因为一动就要痛。值得一提的倒是许多创伤后没有骨折的病人,大部分人以为没有骨折就没有事了,殊不知,没有骨折,但有韧带损伤时,同样需要正确的处理,对于下肢负重关节来说尤其如此。明确有韧带损伤时,应该用石膏固定,严格制动3周,等待损伤组织的愈合修复;否则会经常疼痛,并且经常容易再次扭伤,那就比较难于治疗了,这种情况最多见的就是踝关节的扭伤。
2)冰敷:ice的字面意思是冰,也就是冰敷,其作用已如前述,可以有效地降低肢体肿胀疼痛的程度。使用时应尽量使冰袋温度维持在0℃,以免冻伤或起不到冰敷作用。每次冰敷15~30分钟,可反复使用,至局部疼痛消失为止。家庭中没有医用冰袋时,可以因地制宜,将冰箱内的冰块装在不漏水的保鲜袋内即可使用。
3)加压包扎:compression就是对患肢进行加压包扎,一方面可使损伤组织内部压力增加,促进小血管闭合,减少出血;另一方面可减少渗出,减轻肢体肿胀。将带弹性的织物(弹力绷带、护膝、护踝等)裹在损伤部位或用纱布直接加压包扎患肢。包扎有一定的技巧性,必须采用“面”加压技术,使整个患肢各处均匀受压,且松紧适度,过松达不到效果,过紧则会影响肢体的血供。另外,切忌形成条索状,因此建议初次采用这一技术时要请专科医生指导。有时伤口出血凝结在敷料上,也会造成索带样压迫,必须及时更换。加压包扎后要注意观察远端肢体的血供情况,若有麻木感、痉挛或疼痛加重,说明包扎过紧,应立即予以松解。
4)抬高患肢:elevation即抬高患肢,是消肿的一项重要措施。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静脉回流同样受重力的影响,当然还与机体循环阻力有关。如果肢体位置低于心脏平面,则静脉回流就要克服循环阻力和重力的双重阻力,不利于肿胀的消除。所以应将患肢置于心脏平面以上,使重力转化为动力性因素,促进肿胀消除。
(2)主动训练:包括受创肢体的肌力训练和适当的关节活动。创伤后制动、抬高患肢等措施会使四肢尤其是下肢的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循环淤滞,这些负面因素不利于肿胀的吸收。主动训练的肌肉收缩和肢体活动能够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从而促进消肿。当然,主动训练的重要性和好处远不止于此。但必须注意的是,主动训练应该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消肿的其他措施:包括各种理疗方法。理疗可以增加血管壁的致密度,降低细胞膜的渗透性,减少进一步渗出,促进肿胀消除。理疗还可改善血液淋巴循环,增加对坏死组织、细菌、细胞残余物质的吸收,及时移除钾离子、组胺、5-羟色胺、各种水解酶和缓激肽等物质,起到消除肿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可冀.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