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中心小学443522
德育为首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操作中,空洞说教、方式单一、成人化语言等现象仍屡见不鲜,学生屡教不改乃至逆反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如何找准突破口,让教育“润物无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人多年来一直在进行此方面的思索,现就乡土德育素材在教育中的有机渗透、利用,撷取一些片段,略谈一些体会。
就我镇来说,可供筛选的乡土素材德育途径、渠道还真是不少。多年来,我们的经验是:要选择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利用本地乡土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励志情感教育、礼仪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家乡、民族自豪感。其途径主要有:走进社区、走进农家、走进商铺、走进大自然等等。
现略举几例详细说明:
一、进社区
1.走进敬老院
我有幸连续两次带领学生来到位于渠安头的敬老院,表演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陪老人聊天健身,帮老人们整理内务,听老人倾诉衷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疾苦、感恩回报社会、懂得尊老爱幼,使老人们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孩子们亦深受教益。
2.走进榔坪水厂
响水洞泉源独一无二,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落差,加上水质清冽,远闻泉水叮咚,近观凉意袭人;更重要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仅是榔坪中学全校千余口人,甚至大半个榔坪镇也要靠它供给水源。于是榔坪水厂应运而生:从校旁的石阶拾级而上,大约两百多级吧,便到了。在教学楼极目仰望,也清晰可见。
可是真正意义上去参观其净化设备,了解净化步骤,那是一年前的金秋十月,我班开展了一次“观水厂、谈感想”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返校后,学生或写或画,或设计畅想或研究改进……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潜移默化中复习巩固了各学科知识,而且鼓舞了学生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3、了解地方文化
如土家风土人情(方言俚语、节日习俗、婚丧嫁娶等),再有燃篝火赶毛狗、编纂“榔坪儿女礼仪集锦”小册子、推销榔坪、参观龙潭河特大桥建筑工地并相机采访、学山歌五句子、了解墓碑文化、走访合作医疗、学巴山舞并了解起源、寻访榔坪名人遗迹……
二、进农家
1.到田间地头参加生产劳动,切身体验劳动人民的疾苦,自发培养感恩意识
一是在家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二是在校利用实践课开展相关活动,如磨懒豆腐、耕田、熬罐罐茶、扇风斗、熬糖……这些七八十年代司空见惯的土家劳动,对于当今许多孩子来说简直就是稀罕事儿。在活动中,不仅让他们了解了先民文化,还增强了他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感,且在亲身体验中认识了父母劳动的辛苦,感悟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理解父母、孝顺父母,这种方式与单纯的说教相比,其效果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2.了解地方特产
如乐园的高山绿色蔬菜(番茄、辣椒、球白、白萝卜等),访问筹建蔬菜推销市场的致富带头人李建兵,到养猪场、养鸡场等种养殖大户参观;结合榔坪文化节(木瓜花都旅游节)进行关于木瓜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在美的陶冶中增添了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报效家乡的理想。
3.了解土家名人
诸如名人轶事(温新阶、覃祥官、覃发池、曾爱国、付祖光……)、英雄传奇(李勋将军二三事)、身边的英雄(方玉明冒险救客车)……通过活动走近名人,消除神秘,增强亲近,在仰慕中渗透了理想前途教育。
三、进商铺
不是真的让孩子帮忙做生意,而是提倡孩子主动进行社会实践,提倡父母提供适当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从而变得更加懂事、节约。如:司机的一天、我帮妈妈卖小菜、徒步上学的启示……
四、走进大自然
1.环保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清除榔坪河垃圾,还鱼儿一个清静的家园;还沿街分发宣传单、倡议书,号召大家增强环保意识。
2.野外采风
结合各学科活动渗透德育因素,如喊水洞“喊水”、孔夫子洞观岩浆、“火车进山啦”、高速路上观桥镇、我为榔坪“照张相”、放风筝……这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各学科知识点,又多方位增强了“我是榔坪人”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