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波(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0-0159-02
【关键词】氨胺酮小儿麻醉
氯胺酮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可选择性抑制丘脑内侧核,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此外,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氯胺酮可以产生一种分离麻醉状态,其特征是僵直状、浅镇静、遗忘与显著镇痛,并能进入梦境、出现幻觉。氯胺酮应用于临床并广泛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因其可产生良好的镇痛、循环兴奋,很少呼吸抑制的作用,深受广大麻醉工作者好评。又因其具有显效快,作用时间短,消失快的特点,如复合麻醉可完成时间较长手术,已是目前小儿麻醉常用的方法。现将我院2007年~2009年氯胺酮小儿麻醉100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78例,女22例,年龄6岁~13岁,体重10kg-40kg。手术时间30分钟~210分钟。
1.2手术种类:疝、隐睾、尿道下裂、阑尾炎、鞘膜积液、腭裂及唇裂修补,骨科及眼科手术等。
1.3麻醉处理:术前6小时禁食,麻醉前30分根据患儿年龄,身体情况,5岁以下肌注阿托品0.01mg~0.02mg/kg。安定0.3mg~0.4mg/kg,婴幼儿短小手术也可单独给阿托品。5岁以上给阿托品与鲁米那3mg~5mg/kg。待术者泡手开始肌注氯胺酮,首量7mg~10mg/kg。小儿年龄越大,氨胺酮用量相对减少。麻醉可维持30分钟~45分钟,手术未完视情况追加氯胺酮用量,如短时可完成操作者,可静脉给药。时间较长者可肌肉给首次量的1/2~2/3,如辅助γ-OH,麻醉时间可延长1倍~3倍。术中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监测SPO2。本组仅1例SpO2下降90%以下,未经特殊处理5分钟自行恢复正常,其余无喉痉挛,呕吐误吸以及心血管并发症。
2讨论
氯胺酮为一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全麻药,根据应用后的临床表现习惯称之为“分离麻醉”。文献已有各种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报道,应引起高度重视加以预防。
2.1氯胺酮麻醉中咽喉反射仍然存在甚或亢进,因此有发生喉痉挛的可能:术前药物的应用,适当的麻醉深度,也就是降低咽喉应激反应能力是预防和减少喉痉挛发生的重要一环。麻醉意外大多发生在浅麻醉情况下。本组手术80%在1小时内完成,如操作时间较长,术前药可给适量氯丙嗪和异丙嗪,可加强氯胺酮的麻醉作用,预防喉痉挛。
2.2氯胺酮肌肉给药比静脉给药的并发症显著减少:有人报道静脉给呼吸抑制发生率占3.88%,而肌肉给药只占0.54%。麻醉中呼吸抑制所造成的缺O2可能导致喉痉挛发生。本组首次用药全部采用肌肉给药。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意外发生的可能性,要严密观察及备有复苏设备。
2.3首次用药足量是氯胺酮麻醉成功的关键:根据各地报道及笔者体会,首次给药一定要足量,否则再次追加用药麻醉效果欠佳,且易超出安全范围,增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如出现憋气,缺O2等,值得注意的是肥胖患儿用药量较一般偏多1mg~2mg/kg,可能氯胺酮肌注140mg,手术无法进行,开通静脉后追加40mg,40分钟完成脑修补手术,说明个体差异之大。追加氯胺酮最好肌肉给药,如静脉给药一定要稀释缓慢注射。
2.4围麻醉期常规给O2输液:除插管者外,一般均以小面罩给O2即可。有些手术如唇裂修补求,面罩给O2影响操作,我们用一次性输液管剪掉针头,接O2固定于一侧鼻孔,效果很好,且不影响操作。小儿代谢旺盛,术前禁食易代谢紊乱,输液以10%葡萄糖为主。气管插管患儿常规使用氟美松,防止术后喉头水肿。
2.5SpO2监测:国外已将SpO2监测列为常规,特别是婴幼儿及新生儿,代谢率及耗O2均较高,对缺O2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发生低O2血症。SpO2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之,氯胺酮应用小儿手术麻醉,是一很育价值的全麻药,氯胺酮是非巴比妥类的静脉全麻药。镇痛作用确切,作用时限短,病人苏醒迅速。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异的抑制和兴奋双重选择效应。它抑制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新皮质系统,兴奋边缘系统,把丘脑新皮质系统和边缘系统的功能和电生理分开。临床表现为痛觉丧失的同时又表现出某些拟精神病症状。单独应用氯胺酮,不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合理使用配伍药,使手术过程平稳、安全是必要的。有其肯定的优点,但也不能忽视其不良反应,尤其是单独应用时,要在有条件,有急救措施的情况下使用,以防不测。
参考文献
[1]沈通桃.小剂量氯胺酮的临床应用.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3,24:343-344.
[2]尤新民,吴韬.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活检手术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101.
[3]江明性.新编实用药物学[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92.
[4]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