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实验小学史玉君
期末阅卷,巡视至二年级组,老师们议论纷纷,争执不断。最后一题看图写话,究竟表达什么意思,众说纷纭,到底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各执一词。
画面上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背着书包低着头在听一位戴有中队标志的孩子说话,他们究竟在说什么?旁边一只小狗,头上方画了三个问号,周围环境有树有花。老师们看了这幅图,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没想到,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1)考试不好,担心妈妈批评,同学劝说。
(2)家作没做好,不敢上学。
(3)语文书忘带了,不敢进教室。
(4)带狗上学,同学制止。
(5)转学第一天上学,怕生。
(6)书包太重,手臂疼。
……
一则看图写话,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成熟周到,有的浅显稚嫩,有的甚至有些荒唐可笑。但细细品读这些文字,分明折射了他们真实的生活,流露了他们真实的感情,表达了他们真实的思想,体现了他们真实的水平。诸如我们成人一贯强调的要“有意义”,要“言之有理”,要“思想深刻”,学生都抛之九霄云外。这,就是真实的儿童世界,代表了这个年龄的儿童真正的高度。
长期以来,儿童生活过早地受到成人生活的侵蚀,过早“告别”了应当属于自己年龄的童年时光,一个个小大人“化蝶而出”。教师总喜欢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儿童,把自己的语言强加给儿童,把作文法则和合格作文模式化,变成僵硬的样板,用内容的标准化去扼杀学生的灵性,用形式的模式化去削平学生的个性。讲什么、怎样讲,基本上是老师说了算,学生应命而作,苦思冥想,抓耳挠腮,学生几乎成了一块橡皮泥,任由老师去塑造,课堂上,畅所欲言少了,恭敬倾听多了;越厨代庖多了,自主发挥少了;条条框框多了,自由驰骋少了;胡编乱造多了,真情实感少了。学生在蹒跚中前行,在小心翼翼中探路,在夹缝中叹息,作文成了编造谎言的园地,涂抹文字的游戏,折磨心灵的苦差事。我们教出来的小学生一拿起笔来,基本按照成人的喜好在表达,说的冠冕堂皇的公共语言,抒的是光明向上的大众情感。他们想成人所想,说成人之话,表成人之情。儿童失却了他们的世界,失落纯真的情感,失去了真正的自我。这样的作文训练,导致学生精神家园的荒芜,个性风采的泯灭,生命之树的枯萎。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这是卢梭的《爱弥儿》思想精髓。花开花落,自有规律。作为教育者,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土壤,适宜的温度,让学生自由呼吸,快乐生长;我们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尊重他们的自然天性,让他们自主拔节,健康成长。
我们需要解读童心。孩子是最透明的,孩子是最真切的,孩子是最富创造性的。
我们需要保持童心。拥有童心,才能理解孩子;拥有童心,才会和孩子成为朋友。当你尽心尽意地把孩子培养为成人时,别忘了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孩子。
我们需要呵护儿童的世界。儿童的世界,应该是真实的;儿童的世界,应该是舒缓的,儿童的世界,应该是纯真的。
我们要向儿童的高度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