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云(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如皋226500)
【摘要】非语言交流,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语言之外的其它途径进行沟通、信息传递。形式包括体语,空间效应,类语言,触摸以及物理环境因素。非语言交流除了辅助语言的作用外,由于其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往往比语言信息更具感染力,有人甚至认为非语言交流的作用超过语言交流。
【关键词】非语言交流;心内科护理;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82-0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无时不刻存在着非语言交流,护理人员的仪表,举止,目光和表情,环境随时传提着非语言交流的信息,以下是我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关于非语言交流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心内科常常会收治一些阿斯综合征患者,患者刚入院时往往内心充满恐惧,这时护理人员亲切关爱的眼神,从容不乱的表情和举止往往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恐惧感,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记得曾经有一III°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病人入院前有一次阿斯发作,短暂的意识丧失令患者内心极为恐惧,入院后我立即给予安排舒适的床位,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忙而不乱,操作娴熟,并亲切地安慰患者。一系列操作过后我感觉患者眼里的恐惧减轻许多。后来这位患者安装了永久人工起搏器,出院时这位患者感激地说:“谢谢你们!记得刚入院时我内心很恐惧,看到护士亲切的眼神,从容的表情、举止,内心似乎即刻变得安宁。你们不愧是白衣天使!”。
一次,一位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合并慢阻肺的患者来我们科室住院,患者是位离休干部,一次我巡视病房时向我了解用药信息,这时临床一位病人家属向我质疑费用问题,语气里有不满,我向这位离休干部解释说:“请稍等。”转而对邻床的病人家属解释费用问题,谁知这位离休干部立即对我发火:“一个小护士,架子倒不小,问你问题理都不理,太不象话了!”。我顿时感到很委屈,我并没做错什么呀!听到这位病人发火,他家的保姆立即向我解释,原来这位病人离休前在单位身居高职,现在又长期受慢性病折磨,脾气变得很暴躁,听力又不好,感觉我怠慢了他。得知这一情况,我提高说话音量,对他作出解释,谁知他根本不听,仍指着我说:“服务态度太差!”此时我想起曾经有一耳聋病人家属曾告诉我,耳聋的人看人脸色,别人笑着骂他,他可能不会生气,别人拉着脸帮他,他也许会不高兴。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笑着耐心地告诉他所要了解的用药信息,这位离休干部才平息了怒火。当这位离休干部再次住院时,有了以往的经历,我微笑着走到他的床旁,看到他手上个别指甲较长,而且有污垢,我帮他修剪干净,这次他对我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夸道:“你的服务态度真好啊!”并执意要看我的胸卡,记下我的姓名,向医院提出表扬。
还有一次,一位心脏瓣膜术后合并视神经萎缩的患者住到我们科室,这位患者四十多岁,是个教师,由于患者视力下降得厉害,只能看到人影,患者入院时,情绪非常低落,家属离开哪怕是一会,患者就感到恐惧,一天晚上,我上中班时,患者按响床头呼叫器,我赶紧来到床旁,关切的问:“冯老师,你哪里不舒服啊?”听到我的声音,这位中年汉子竟忍不住哭出声来:“护士,我感到害怕,我妻子下去买东西了,真不好意思麻烦你们,可一旦我身边没有人陪伴我就会感到恐惧。”想起曾有实验让健康人蒙上眼睛,即使原地不动过一段时间人也会觉得恐惧。我走进他,握住他的手:“别怕,这会我不忙,我在这里陪你一会,等你妻子回来。”这位患者情绪马上平静下来:“谢谢你!有你在我觉得很安全,尽管我看不清你的面孔,但我能感到你的关爱。谢谢!”几分钟后,患者家属买完东西回来,看到我陪在患者身旁很感动,说冯老师一个人独处会很恐惧,这时家属或医护人员若陪在他身边,即使一句话不说,握握他的手,他就有了安全感。冯老师尽管看不清我的表情,但他能听出我语气里的关爱之情,从我的轻轻一握中感到力量,感到我就在他身边。
当然,非语言交流还包括物理和环境因素。安静没有噪音的环境对于语言的交流起着积极的作用,隐秘私人的空间有利于患者敞开心扉,记得有一次一位患者入院时作入院评估,问病人有没传染病史,开始患者说没有,后来这位患者单独与我交流时告诉我曾患有丙肝,由于害怕别人听到后孤立他,所以当时没告诉我。
工作中还应注意病人的体语的要求,曾经碰到一脑梗塞失语的患者,巡视病房时患者向我示意摸摸下腹部,表情痛苦,我一摸下腹部,膀胱充盈明显,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留置导尿。引流出尿液后患者腹胀减轻很多,患者对我露出感激的微笑。
总之,较好地运用非语言交流能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信任感,安全感,及时解决患者的需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我们应加强礼仪学习,掌握技巧,加强自身的思想素质、修养,以更好地发挥非语言交流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沈晓云(1979.12-),女,大专,江苏如皋市人,护理,研究方向: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