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递时间大大缩短。高效的信息传输为当前的学生阅读提供了诸多的便捷之处,学生可不再依赖报纸、杂志等传统的资源承载媒介,仅利用数字化的电子设备便能够阅览更多的信息和新闻。然而,在便捷性的数字传媒背景下,承载的大量信息中却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状。高校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对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不足,更有部分媒体的恶意煽动舆论现象来吸引眼球、赚取点击量,导致学生沉迷于数字传媒中的信息,仅获得碎片化的信息同时,更出现了消极的政治思想状态的现状。本文就当前数字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做出了详尽的阐述,便于当前的教育者认清数字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影响,及时规避学生的意识风险。
关键词:数字传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现代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现代传媒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手段
现代传媒更新了理念,尤其是互联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手段,极大地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条件,达到省时、省力、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递快捷。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其时效性;二是内容广泛。既突破了地域上的限制,又突破了信息内容及含量的限制,使学生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三是可替代性。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和研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减轻或者替代教育者的重复性劳动。计算机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可以在理论研究上替代现实世界,实现教育与现代传媒的整合、互补,大大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四是方式多样。现代传媒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声音、文字、图像、文娱节目、现场采访、现场参与等。
2.现代传媒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现代传媒信息面广、传播量大、传播速度快,人们随时可以选择相关信息,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代传媒可以撇开一时一事的特殊意志和宗旨,追求一种团体精神,可以无条件地传递社会的正义和良知,客观、公正地揭露和抨击阻碍社会进步的丑恶现象,从而净化和提升人类的精神,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地为大学生提供了人文精神。现代传媒还对社会发展的热点、疑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广泛宣传,进行追踪报道,深入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更完美的人格信仰和理念。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热、疑、重、难点问题,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研究的,通过现代传媒可以对大家明确方向、弄清是非、增长人们见识、开阔眼界、转变人们思想观念提供有益帮助。
二、现代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信息量剧增和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干扰。
现代传媒使人们时刻被包围在信息的海洋里。这种日益膨胀的信息有利于开阔人们的眼界,但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干扰。一方面,在信息社会里,教育对象了解信息的渠道越多,接触的信息面更广,接触的不同观点更多,因而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呈多角化。由于获取的信息量太多太滥,往往会让人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信息高速流转的社会里,由于信息的控制和过滤技术还显得相对滞后,这就使大量政治的、经济的、学术的、娱乐的信息,混杂在一起。这些信息污染严重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不利于大学生对知识的正常吸收。对思想觉悟和识别能力、抵抗能力都较低的大学生来讲,已经形成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干扰。
2.外来文化与日俱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冲击。
新华社每天约收到200多万条外国信息,其中90%以上是西方国家发布的信息,其中英文比例占了98%左右,同时这些外来文化还通过电视、广播大量地传播为其服务的信息,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和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更让部分学生抛弃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出现了崇尚欧美文化、欧美价值观念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传统美德被舍弃,传统文化更是难以继承和发扬。
3.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和多渠道性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具有双向性和多渠道性的特点,这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一方面,媒介为教育者和大学生提供了平等享用资源的权利,这就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占有信息、使用信息的优势,使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和权威性受到挑战。另一方面,新媒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所接受的信息难以控制,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力,也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反馈信息的作用。
总结
当代,数字传媒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为学生提供了信息量丰富、形式多样信息,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信息污染以及外来文化对学生造成的思想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鉴别消极性的信息,有选择性的信息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因此,数字传媒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要结合当前学生对信息浏览的现状及影响,及时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始终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游清富.论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2]惠曙光.大众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6).
[3]喻国明.传媒影响力[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禹萌,女,1993,汉。吉林省长春市,在读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社会邮编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