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荆子止咳平喘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牡荆子止咳平喘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何爱明

何爱明(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生化系福建福清350300)

【摘要】目的:建立氨水致咳的小鼠模型,用牡荆子确定止咳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蒸煮回流提取等工艺流程,获得牡荆子挥发油及三种有机试剂提取物,分别灌胃小鼠后,采用氨水致咳的实验方法,研究其止咳作用。结果:牡荆子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残渣对药物性咳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明显缓解咳嗽的药理作用,能明显抑制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和延长咳嗽的潜伏期。结论:牡荆子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残渣均具有止咳作用,且正丁醇提取物的止咳作用最强。

【关键词】牡荆子止咳平喘活性选择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059-02

牡荆子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牡荆(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带宿萼的果实。药理研究证明口服牡荆子提取物可以明显延长哮喘模型豚鼠的引喘潜伏期,明显降低组胺对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的反应性,具有明显缓解哮喘的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尤其是小儿咳喘。牡荆子作为牡荆属中一种临床疗效确切的中草药,民间应用广泛,野生资源分布广、蕴藏量较大,却较少引起研究者的注目[1]。咳嗽反射弧是由4个环节组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咳嗽中枢;传出神经组成的;咳嗽反射开始有吸气运动,接着紧闭声门,并发生强烈呼气,提高胸内压,气道可受压缩变窄,肺内压也大大升高,然后声门突然开启,由于压力差,肺泡与呼吸道内气体以极高速度咳出体外,形成咳嗽动作。从咳嗽反射弧来看,目前采用的咳嗽方法主要是刺激感受器和传入神经,通常有机械刺激法、化学刺激法、电刺激法等,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化学刺激法[2]。

1、材料

1.1试药

将牡荆子研细成粉,加入适量水溶解,搅拌,回流提取,收集挥发油备用。残液过滤,另器保存,残渣用适量乙醇溶解,加入蒸馏水,静置过夜,煮沸,回流4h,重复一次。合并所有滤液,挥干。用等体积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萃取3次,回收有机试剂,得到相应的提取物浸膏。临用时,用蒸馏水(使含2%吐温-80)溶解到所需浓度。

1.2药品

磷酸可待因、氨水(25%-28%)、无水乙醇(≥99.7%)、乙酸乙酯(≥99.5%)、正丁醇、石油醚、吐温80(均由国药集团提供)、双蒸水

1.3仪器

挥发油提取器、旋转蒸发仪。

2、方法

2.1牡荆子挥发油对小鼠引咳作用

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牡荆子挥发油高剂量组(75g/kg)、牡荆子挥发油中剂量组(150g/kg)、牡荆子挥发油低剂量组(300g/kg),每组5只。灌胃后1h开始实验。每次取1只小鼠,放入容积为1L的玻璃罩内,内放一滤纸片(2*2cm2),将0.3ml的氨水滴到滤纸片上,使小鼠在玻璃罩内刺激30s,取出后立即观察并记录小鼠2min内咳嗽次数和咳嗽的潜伏期,小鼠咳嗽的表现为腹肌收缩张口[3]。

2.2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引咳作用

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酸乙酯提取物高剂量组(12g/kg)、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剂量组(6g/kg)、乙酸乙酯提取物低剂量组(3g/kg),每组5只。灌胃后1h开始实验。每次取1只小鼠,放入容积为1L的玻璃罩内,内放一滤纸片(2*2cm2),将0.3ml的氨水滴到滤纸片上,使小鼠在玻璃罩内刺激30s,取出后立即观察并记录小鼠2min内咳嗽次数和咳嗽的潜伏期,小鼠咳嗽的表现为腹肌收缩张口。灌胃3h后,重复实验1次,观察并记录。

2.3石油醚提取物对小鼠引咳作用

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组(12g/kg)、石油醚提取物中剂量组(6g/kg)、石油醚提取物低剂量组(3g/kg),每组5只。灌胃后1h开始实验。每次取1只小鼠,放入容积为1L的玻璃罩内,内放一滤纸片(2*2cm2),将0.3ml的氨水滴到滤纸片上,使小鼠在玻璃罩内刺激30s,取出后立即观察并记录小鼠2min内咳嗽次数和咳嗽的潜伏期,小鼠咳嗽的表现为腹肌收缩张口。灌胃3h后,重复实验1次,观察并记录。

2.4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引咳作用

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正丁醇提取物高剂量组(12g/kg)、正丁醇提取物(M)中剂量组(6g/kg)、正丁醇提取物低剂量组(3g/kg),每组5只。灌胃后1h开始实验。每次取1只小鼠,放入容积为1L的玻璃罩内,内放一滤纸片(2*2cm2),将0.3ml的氨水滴到滤纸片上,使小鼠在玻璃罩内刺激30s,取出后立即观察并记录小鼠2min内咳嗽次数和咳嗽的潜伏期,小鼠咳嗽的表现为腹肌收缩张口。灌胃3h后,重复实验1次,观察并记录。

2.5牡荆子残渣对小鼠引咳作用

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牡荆子残渣高剂量组(12g/kg)、牡荆子残渣中剂量组(6g/kg)、牡荆子残渣低剂量组(3g/kg),每组5只。灌胃后1h开始实验。每次取1只小鼠,放入容积为1L的玻璃罩内,内放一滤纸片(2*2cm2),将0.3ml的氨水滴到滤纸片上,使小鼠在玻璃罩内刺激30s,取出后立即观察并记录小鼠2min内咳嗽次数和咳嗽的潜伏期,小鼠咳嗽的表现为腹肌收缩张口。灌胃3h后,重复实验1次,观察并记录。

2.6磷酸可待因对小鼠引咳作用

取小鼠5只,灌胃磷酸可待因溶液(0.03g/kg),1h后实验,每次取1只小鼠,放入容积为1L的玻璃罩内,内放一滤纸片(2*2cm2),将0.3ml的氨水滴到滤纸片上,使小鼠在玻璃罩内刺激30s,取出后立即观察并记录小鼠2min内咳嗽次数和咳嗽的潜伏期,小鼠咳嗽的表现为腹肌收缩张口。给药后3h后,重复实验一次,观察并记录[4]。

3、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以x-±s表示,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照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4、结果

4.1牡荆子挥发油对小鼠氨水引咳作用的影响

表1牡荆子挥发油对小鼠氨水引咳作用的影响

注:*P<0.01即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牡荆子挥发油不能减轻氨水所致的小鼠的咳嗽反应,其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缩短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增加咳嗽次数,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4.2牡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引咳作用的影响

表2牡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阵咳抑制作用

注:*P<0.01即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由表知,给药1h后,牡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明显减轻氨水所致的小鼠的咳嗽反应,能显著抑制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和延长咳嗽的潜伏期,作用强度与剂量效应呈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牡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的潜伏期均明显高于可待因组,高剂量小鼠咳嗽次数低于可待因组,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给药3h后,抑制效应明显降低。

4.3石油醚提取物对小鼠引咳作用

表3牡荆子石油醚提取物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阵咳抑制作用

注:*P<0.01即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意义。

由表知,给药1h后,牡荆子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能减轻氨水所致的小鼠的咳嗽反应,抑制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和显著延长咳嗽的潜伏期,作用强度与剂量效应呈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给药3h后,抑制效应明显降低。

4.4牡荆子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氨水引咳作用的影响

表4牡荆子正丁醇提取物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阵咳抑制作用

注:*P<0.01即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由表知,给药1h后,牡荆子正丁醇提取物低、中、高三组剂量均能明显减轻氨水所致的小鼠的咳嗽反应,能显著抑制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和延长咳嗽的潜伏期,作用强度与剂量效应呈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潜伏时间高于可待因组,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给药3h后,抑制效应增强。

4.5牡荆子残渣对小鼠氨水引咳作用的影响

注:*P<0.01即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由表知,给药1h后,牡荆子残渣低中高三组剂量均能减轻氨水所致的小鼠的咳嗽反应,抑制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和延长咳嗽的潜伏期,作用强度与剂量效应呈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给药3h后,抑制效应降低。

5、讨论

氨水是一种刺激性的化合物,挥发的气体被吸入呼吸道后,刺激呼吸道上皮下的感受器可引起咳嗽。为充分研究牡荆子的药用价值,追踪牡荆子止咳平喘活性部位,我们对牡荆子进行提取,得到挥发油和三种有机试剂萃取物及残渣,并以生药量相当的高、中、低三个剂量来探讨这些提取物的药理作用,我们对其进行了浓氨水致咳小鼠的实验研究,观察牡荆子挥发油、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及牡荆子残渣,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阵咳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荆子三种有机试剂的萃取物(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及其残渣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阵咳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牡荆子的正丁醇提取物比其它部分的萃取物的止咳活性更强,能显著抑制氨水引起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的潜伏期,作用强度与剂量效应正相关。为确定牡荆子止咳平喘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春正,苏艳芳,靳先军.牡荆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5(6):930-938.

[2]魏伟.药理学实验方法[M].4.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50-1152.

[3]黄敬耀,徐彭,朱家谷,等.牡荆子药理实验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4):13-14.

[4]刘兴,王九林.三草合剂药效学实验研究[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