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聚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邴斐

邴斐莱西市苏州路小学2666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2-069-02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运算能力作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聚焦核心素养,把握课标要求,分析教材,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着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结合《9加几》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一、《课程标准》关于运算能力的阐述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课标对于运算能力的要求在于学习法则和运算律,理解算理、正确计算并能选择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排落实运算能力培养的途径

总观《9加几》一课的教材,我们发现,教材编排落实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借助学具,引领学生经历算法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理解算理,进而掌握算法。二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三、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

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学具操作,在理解算理、学习算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算理的理解是算法抽象的基础,算法的抽象概括又是对算理理解的深化。因此,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经历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建构口算方法,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第一步。教学片断如下:

师:下面我们请出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来摆一摆,看看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先看老师摆,看谁看得最认真。先数出9根小棒表示赛跑的9人,再数出6根小棒表示投沙包的6人。

学生根据老师要求摆好小棒。

师:9+6到底等于几,下面就用小棒来移一移、算一算,有了一种方法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算出来的同学把你的想法边摆小棒边说给同桌听听。

师:9+6是不是等于15?下面谁来用老师的小棒移一移、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其他同学认真看,如果你有不同方法一会儿起来交流。

(1)接着数:

生:学生接着9根往后数,得到15根的。

师:这位同学是用数着算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2)凑十法:

师: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怎么算的,比比谁听的最认真。

学生借助小棒解释算法:把6根分成1根和5根,拿1根和9根放在一起凑成10根,10根加剩下的5根就是15根。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清楚,谁能上来当小老师,把他的想法再说一遍?

师:为什么要把6根分成1根和5根?

生:因为9+1=10,这样10根再和5根合起来简单,所以把6根分成1根和5根。

课件展示凑十法的过程:

师:下面我们一起再把这种方法一边摆一边说(师一句,生一句)比一比谁说的最清楚。

师:把6根分成1根和5根,拿1根和9根放在一起凑成10根,10根加剩下的5根就是15根。

师:这种方法就叫做凑十法(板书)。

师:下面你自己也像老师这样用你的小棒一边摆一边说,看谁能说清楚。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借助小棒探究算法,同时以问题“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引领学生操作、思考、交流,直观教具搭建了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平台,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与直观的图相结合,学生的认识在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理解算理的同时,建构对算法的完整的认识,为正确计算奠定基础,发展学生运算能力。

(二)关注学生有序表达,引导学生在想清楚、说明白的过程中,发展运算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序的表达是学生形成运算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想清楚”“说明白”学生才能算正确,课堂上教师有意识的培养、有针对性的引领、点拨、评价有主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运算能力的培养。教学片断如下:

凑十法:

师: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怎么算的,比比谁听的最认真。

学生借助小棒解释算法:把6根分成1根和5根,拿1根和9根放在一起凑成10根,10根加剩下的5根就是15根。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清楚,谁能上来当小老师,把他的想法再说一遍?

师:为什么要把6根分成1根和5根?

生:因为9+1=10,这样10根再和5根合起来简单,所以把6根分成1根和5根。

课件展示凑十法的过程:

师:下面我们一起再把这种方法一边摆一边说(师一句,生一句)比一比谁说的最清楚。

师:把6根分成1根和5根,拿1根和9根放在一起凑成10根,10根加剩下的5根就是15根。

师:这种方法就叫做凑十法(板书)。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们时刻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力求实现“以说促思”,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从尝试自己说、到模仿说,从说得无序到规范有序的表达,学生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深化了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三)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在巩固应用中,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1.图式结合,理法相融,巩固算法。

自主练习第一题,我们设计了圈一圈、算一算的练习,引领学生在计算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简便,进而掌握算法。

在这一练习中,学生将建立的认识,建构的方法在动手圈一圈的过程中进行再现,进一步加深算理的理解,深化了对算法的掌握。

2.观察对比,建立联系,巩固算法。

为了进一步突出算理,掌握算法,我们设计了一组对比算式,帮助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巩固算法、明确算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道题的联系,进一步揭示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反思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算法,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教师引领,在梳理、回顾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生谈收获的过程,是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网络、提炼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回顾,在回顾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回顾和学习经验的积累,为学生后续计算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生:我学会了9加几的口算。

师:在搜集信息时,我们用的什么方法?

生:读一读、数一数。

师:算9+6=时我们找谁帮忙了?

生:小棒!

师:借助小棒摆一摆、移一移,帮助我们算一算,是我们以后研究计算的好方法。

师:9加几怎样算?

生:把和9相加的数分成1和几,9+1=10,10加几就是十几。

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生:凑十法。

借助直观教具探究计算方法是探究计算方法的基本数学活动,在回顾整理环节,引领学生回顾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学会了全面梳理知识的方法,积累了活动经验,提升了概括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