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方法

吕玲玉

六安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安徽六安237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行全面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导致心脏瓣膜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风湿热证,心脏瓣膜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临床上主要采用瓣膜置换术对心脏瓣膜病开展治疗,但由于手术的开展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较大的创伤,加之需要采用较多的管道进行留置,而术后病情可能出现较多变化,引发多种并发症,从而对手术预后产生影响[2]。所以在为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3]。本次研究就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8例,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14~71岁,平均(51.8±6.3)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22例,IV级7例;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14~70岁,平均(51.4±6.1)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6例,Ⅲ级21例,IV级7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2.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行全面护理,内容包括:(1)呼吸系统护理:在手术完成后10~72h,需采用呼吸机为患者开展呼吸辅助治疗,潮气量设定为每千克12~15mL,呼吸频率设定为每分钟12~14次。当其意识恢复清醒后,可为其开展间歇性通气,等待患者的病情保持稳定后,观察其是否存在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力衰竭以及胸腔积液等情况,逐渐减少通气次数。在为患者开展辅助通气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呼吸深度变化、胸廓起伏、呼吸频率以及潮气量等进行密切观察;护理人员需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每隔1~2h为其开展一次气管吸痰,吸痰时间不可超过10s,若痰液过于黏稠,无法进行有效吸除,则可根据具体需求为患者开展雾化吸入治疗,从而稀释痰液;护理人员需每日对呼吸机装置开展清洁和消毒,从而对可能出现的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避免。(2)循环系统护理干预:在为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后,需对其机体的心电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尤其是心率、T波以及ST段改变等,若出现心律失常,则需及时通知医生为其开展治疗;当患者发生心动过缓时,需辅助医生为患者采用起搏器进行治疗;若患者出现严重房颤症状,则可遵照医嘱为其应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采用创性动脉测压监测法对患者的机体血压进行监测,在对血压进行测量时,若压力曲线表现为高低不均,同时输血量不一致时,则提示血压波动性较大;如果压力曲线表现为低平状态,则提示局部管道存在阻塞,需及时抽出堵塞物;每隔0.5h对患者的机体中心静脉压开展一次测量,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对患者的尿液进行密切观察,包括尿液量、性质以及颜色等,同时对相关记录进行填写,若患者的尿量较少,则需停止或减少钾的输入,若患者的尿量较多,则需对其机体血压进行密切监测;对患者机体的血气、水电解质进行定期测量,若有异常则需及时告知给医生,对呼吸机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从而对可能出现的室颤、心律失常以及血钾紊乱进行有效避免。(3)管道护理干预: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需每隔1~20min对患者机体的留置引流管开展一次挤压,同时对引流液的量、性质以及颜色进行密切观察;引流管的管口和接头均需保证无菌,在采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应用时,需建立相应的静脉通道。(4)抗凝护理干预:在对引流管进行拔除后,可为患者开展抗凝治疗,首次应用剂量为3.75~5.00mg,对凝血酶原活性和时间进行监测,同时参照用药检查结果来调整用药剂量;同时需对患者出现的头痛、恶心、昏迷、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加、黑便等进行观察,如果异常需及时进行处理。(5)一般护理:包括定期变化患者的体位,在患者的两腿、背部和臀部采用软垫进行放置,避免压疮的发生。手术完成后,可采用营养液满足患者的机体营养需求;使患者的伤口保持清洁,避免伤口感染的出现,同时为其开展疼痛干预,缓解其疼痛感。

2.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共100分,≥90分为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2.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3(6.82%)例,低心排22(4.55%)例,观察组发生心律失常12(2.27%)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后,为患者开展全面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得以有效减少,同时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也和前人的研究报道相符。分析其原由,可能是因为全面护理干预为患者实施了循环系统护理、管道护理、呼吸系统护理、抗凝护理等,循环护理的实施使得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了密切监测,包括心电、尿液、血压、血气、水电解质等,使得患者机体出现的异常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处理[4];呼吸系统护理可使患者的呼吸保持通畅;管道护理可使管道事故和并发症的发生得以有效避免;抗凝护理可有效控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从而使患者的死亡率得以有效降低[5]。

综上所述,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行全面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青.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6(15):283.

[2]谢春艳.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因素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15(8):1754-1755.

[3]邱笑丽,于红静,顾玉琴.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10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31(4):60-61.

[4]傅卫红.4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6,22(14):443-444.

[5]石娥,汪露,刘希利.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30例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7,16(9):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