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实施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80例我院乳腺癌保乳后术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全部患者均在CT图像引导下实施调强放射治疗,对比CT图像引导前后第一次、第二次、第十次X方向、Y方向、Z方向摆位误差。结果:CT图像引导后第一次、第二次、第十次放疗X方向、Y方向、Z方向摆位误差均低于引导前,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通过CT图像引导能够降低调强放射摆位误差,应予以临床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调强放射;CT图像引导;摆位误差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140-01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近年来亚洲地区乳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中针对乳腺癌患者予以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往往需要实施放射治疗[1]。本研究针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前实施CT图像引导,对其摆位误差情况予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80例。乳腺癌保乳术患者最小年龄33周岁,最大年龄72周岁,中位年龄(51.29±10.88)周岁。纳入标准:(1)术后均处于Ⅰ至ⅡA期;(2)患者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认知能力异常;(2)放疗耐受性不足;(3)病案资料缺失。
1.2方法
全部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均在CT图像引导下实施调强放射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应用放射治疗固定系统予以妥善固定,嘱患者深呼吸后保持呼吸平静,通过CT设备对患者颈部、锁骨、腋窝、乳腺、肺部等位置予以定位扫描,层厚3.0mm,并在其固定膜相应位置予以标记[2]。根据患者病情及CT图像定位情况,并给予患者制定放射治疗计划。
1.3观察指标
在第一次、第二次及第十次放射治疗定位前、后通过患者正、侧位标准射野数字重建图像,测量患者摆位误差,包括X方向、Y方向、Z方向。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80例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之中,CT图像引导前后第一次、第二次、第十次X方向、Y方向、Z方向摆位误差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对比以P<0.05为校准基线,对本研究统计学意义予以判定。
2.结果
2.1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第一次放疗摆位误差比较
对比引导后与引导前乳腺癌保乳术后第一次放疗摆位误差数据,引导后第一次放疗X方向、Y方向、Z方向摆位误差均低于引导前,两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第一次放疗摆位误差比较(x-±s,mm)
2.2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第二次放疗摆位误差比较
对比引导后与引导前乳腺癌保乳术后第二次放疗摆位误差数据,引导后第二次放疗X方向、Y方向、Z方向摆位误差均低于引导前,两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第二次放疗摆位误差比较(x-±s,mm)
3.讨论
乳腺癌疾病临床之中通过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方案,当前临床医疗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3]。但是,放射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精度,提升其放疗区域精度控制水平,可提高其调强放疗治疗效果,且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比例。鉴于此,本研究通过CT图像引导下实施调强放射治疗,可提升其摆位固定精度。本研究结果显示,CT图像引导后第一次、第二次、第十次放疗X方向、Y方向、Z方向摆位误差较低,可保障其临床调强放射治疗效果。有研究显示,乳腺癌保乳术调强放射治疗体位固定误差Z方向在3.0mm内、X方向、Y方向在5.0mm内,其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剂量均匀性较强,其放射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予以调强放射治疗,为保障其放射治疗的精确度,通过CT图像予以引导,能够获取更为精确的体位摆放效果,进而降低患者摆位误差,提升其调强放射治疗效果。因此,CT图像引导在乳腺癌保乳术调强放射治疗方面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汤艳萍,李令建.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在CT图像引导下的摆位误差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7(1):87-89.
[2]吴志勤,余建义,阎华伟,等.锥形束CT引导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及配准方式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15).
[3]孙浩.早期乳癌保乳术后常规与调强放疗剂量学及近期毒性反应比较[J].齐鲁医学杂志,2017(0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