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自主创新的对策

赵东海

赵东海(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摘要:创新文化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文化形态,在全社会范围内,创新文化的核心价值表现为变革意识、超越精神、宽容失败、人文关怀。

关键词:自主创新对策

1建设创新型文化建设

创新文化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文化形态,集中反映在人们关于创新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关的制度建设上。其中,价值观念是创新文化的核心。科学创新,其核心价值观表现为求真务实、诚实公正、怀疑批判、协作开放;技术创新,其核心价值表现为崇尚竞争、打破常规、敢冒风险、追求卓越;在全社会范围内,创新文化的核心价值表现为变革意识、超越精神、宽容失败、人文关怀。

1.1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力。使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展创新才华。鼓励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小发明、小革新。要大力宣传献身科技事业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科技人员。

1.2造就开放合作的氛围。发展创新文化,还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要鼓励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项目,支持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开发机构。要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和国际学术组织,支持我国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大科学工程。

1.3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既要尊重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个性,更要尊重人的创新精神。没有人才,即使有最先进的设备,也不会产生像样的成果。有的人十分关注国有资产的流失,但在企业里,国有资产主要就是测试仪器和设备,因更新换代而快速贬值,真正宝贵的资产是从事创新活动的人。我们必须彻底转变“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把发现、吸引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作为科技工作的主线。

1.4倡导“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创新离不开大胆怀疑、“异想天开”的创新灵感和想象力,没有鼓励探索的有效机制,就难以催生出创新成果。创新也是一种冒险,不允许失败就无异于断了创新的后路。在许多时候,创新往往也需要漫长、寂寞的艰辛过程,为此,抛弃浮躁虚假、急功近利的心态,尤为重要。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是创新的精神条件,而怀疑和批判则是一切创新活动的起点。小生产条件下形成了权威崇拜的观念和重人情世故的思维习惯,直到今日,大多数学者面对前辈和同行,总是碍于身份和情面而缺乏应有的怀疑和批判意识。必须建立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文化氛围。无论是大科学家还是刚刚步入科学殿堂的年轻人,无论是科技管理者还是科研人员,在讨论科学问题上应当是完全平等的,而不应当以权威压制人、以名望排挤人、以资历轻视人。创新文化首先是“人的创新”,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的培育。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世纪中后期,美国基础研究重大科学成就的75%来自于不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小项目,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也大都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要鼓励和支持那些有独立思考、独创精神的青年人。然而在这个时期也是成才的艰难期、风险期。因为在与已成名者的竞争中,他们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新颖的思想观点、作品及成就,很可能因遭到强大的传统势力或某些“权威”的否定而被扼杀。

1.5弘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每一个成就创新事业的人都要具备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只有把科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才具备了对科学的真挚情感,才有可能经过艰苦而漫长的磨砺产生科学发现的火花。当前特别要按照科技创新的规律完善科技评价体系,使科技评价不仅关注直接的、近期的和显性价值,更要关注间接的、长远的、隐性价值形态。当学人们都能集中精力于科学本身,都能够耐得住孤寂的煎熬,那么,科技创新的步伐也就大大地加快了。

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2.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长远需要,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力度,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社会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2.2加快制定人才政策的配套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要加快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提高科技人才参与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要营造尊重创新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气氛,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机制;要倡导拼搏进取、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形成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氛围,完善创新机制,创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有利条件。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级专家。对核心技术领域的高级专家要实行特殊政策,进一步破除科学研究中的论资排辈和急功近利的现象,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改进和完善职称制度、院士制度、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博士后制度等高层次人才制度,进一步形成培养选拔高级专家的制度体系,使大批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制定和实施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计划,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采取多种方式,建立符合留学人员特点的引才机制。

2.3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

3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3.1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鼓励对科技的投入。要建立财政科技稳定增长机制。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重要的公共战略性投资,通过政策引导、考核监督等多种手段,加快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长效机制;要鼓励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允许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按实际发生额计入生产经营成本,在税前列支。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适当放大抵押、质押的担保倍数或通过账户托管方式发放贷款等多种担保方式,降低商业银行担保比例、建立贷款风险担保准备金、加大财政贴息力度。

3.2建立健全投资机制,完善融资体系。要通过促进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解决制约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继续做好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上市,建立企业上市融资的新体系;加强与各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对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开展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试点,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积极推进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开展针对企业创新的多层次信用担保。

4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

4.1要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近百年来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加强企业科技队伍建设,规范人才流动秩序,促进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4.2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以政府为主导制定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和规划,构建国家技术创新的生态系统,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条件,优化成长环境,促进科技、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和谐发展。

4.3加大对基础、公益和战略高技术前沿的创新投入。使企业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科研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对自主品牌、本土产品给予有力的支持。规范竞争秩序,营造和优化有利于自主品牌发育、成长、壮大的良好环境和机制。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