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军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云南省宾川县671600
摘要目的研究总结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消化内科门诊以及住院部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消化性溃疡269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胃镜检测溃疡类型,同时应用碳14尿素呼气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胃溃疡45.35%、十二指肠溃疡40.52%、复合型溃疡14.13%。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93.44%,复合型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86.84%,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85.32%。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消化性溃疡(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为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主要诱因,有效根治幽门螺杆菌是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重要方法和治疗原则。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十二指肠炎;消化系统溃疡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唯一已知的胃部寄生微生物,也是一种长期导致黏膜溃疡和癌变的致病微生物。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引发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溃疡。其致病原因目前不明确。患者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嗳气、反酸、腹胀腹痛等症状,结合内科胃镜和实验室碳14尿素酶呼气试验,判断溃疡类型和幽门螺杆菌是否感染。本文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相关性,选取我院269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以及住院部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26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包括:男性:124例,女性:145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55.9±2.5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8±1.8年,临床症状分布:恶心呕吐85(31.60%)、腹胀79(29.37%)、胸骨正下腹痛72(26.77%)、反酸65(24.16%)、黑便24(8.92%)、呕血19(7.06%)。所有研究对象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胃部和迷走神经没有手术治疗病史,入院检查前4周内未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物和抗菌药物。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来院后,进行实验室常规检测和内科胃镜检查。使用电子胃镜距离幽门口处3cm采集胃粘膜样本3块,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所有研究对象使用碳14-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深圳海得威公司生产)。碳14尿素酶呼气试验阳性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为幽门螺杆菌未感染。
1.3观察指标
记录研究对象消化系统溃疡发病情况以及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所得的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中,胃溃疡122例(45.35%)、十二指肠溃疡109例(40.52%)、复合型溃疡38例(14.13%)。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93.44%为感染率最高,复合型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86.84%为感染率其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85.32%为感染率较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消化性溃疡,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表1.。
3讨论
幽门螺杆菌属于螺杆菌属,能够从人体胃部分离得到。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型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发病人群不固定,患者主述消化不良、胃痛、腹痛、腹胀等,对患者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研究指出[1],胃十二指肠溃疡不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屏障作用丧失和胃酸分泌过量导致,和体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本文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相关性,结果显示,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93.44%,复合型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86.84%,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85.32%。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消化性溃疡(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在各个消化系统溃疡中均有相关性。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保持一致[2]。
幽门螺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生感染,与机体自身抵抗力、免疫力、生活环境以及毒株毒性等都有关系,其中的毒株毒性是决定因素。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在幽门部位发病率低,细菌寄生于消化道粘膜中,毒株毒性致病因子作用于黏膜,是的黏膜出现炎症反应、胃酸胃蛋白酶大量分泌、胃泌素反应性升高,损伤胃黏膜和肠黏膜,使得消化道黏膜降低或者丧失屏障作用。幽门螺杆菌能够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升高其寄居部位黏膜的酸碱度,刺激胃壁细胞分泌过量胃酸,加重胃黏膜损伤,发生并加重黏膜溃疡[3]。
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生有关。在治疗消化系统溃疡时,从多方面考虑,有效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而且注重根治幽门螺杆菌。
参考文献
[1]梁国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关性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27):4659-4660.
[2]贡瑾,徐晓峰,马建霞,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4):985-987.
[3]王延秋,时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