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自治区人民医院西夏分院药剂科宁夏银川7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无关,出现不良反应频次最多的是庆大霉素、链霉素、依替米星,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热及皮疹等。结论:临床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使用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02-0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能够抑制蛋白质合成,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杀灭静止期细菌的能力较强,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结核菌属和葡萄菌素等,所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经临床药理研究显示该类药物具有耐药性,随着使用剂量的不断增大,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升高[1]。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现将我院收治的62例住院期间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取的62例住院期间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42岁;单一用药者25例,合并一种抗菌药为主者19例,合并两种抗菌药者18例。
2.方法
采用国家卫生部ADRs监测中心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对患者的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涉及的器官/系统损害、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无关(见表1),出现不良反应频次最多的是庆大霉素、链霉素、依替米星(见表2),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热及皮疹等(见表3)。
表1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分布
4.讨论
在药理学中,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某种药物导致的躯体及心理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可以是预期的毒副反应,也可以是无法预期的过敏性或特异性反应。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简称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2]。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抗菌谱广等特点,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以及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经临床实践表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3],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听力阻碍,耳胀满感等耳毒性症状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认识的不断提高和药理学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综合防治及合理用药制定了一系列对策,主要有:
(1)严格掌握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使用适应证,严格避免滥用及误用,必要时需对患者做血药浓度测定,实施个体化给药方式,尽量避免局部给药。对于过敏体质者及有过敏史者,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给药方案,药物的剂量、使用疗程等要合理确定。经临床研究显示,氨基糖苷类药物一天1次给药,疗效显著,且毒性低,毒副反应小,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给药期间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尽早发现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对患者给予停药及换药处理,以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症状。
(4)治疗需要联合用药时,要注意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合理配药。经临床研究显示,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会产生协调作用,如果配药不当,极有可能会出现拮抗作用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5)掌握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禁忌证及不良反应的特点。例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氨基糖苷类药物会加重其肾功能减退的程度。对于妊娠期患者,则会导致胎儿先天性耳聋的出现。因此,临床用药时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状态谨慎用药。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使用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崔冬梅.2015年宿州市78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海峡药学,2016年第28卷第5期:228-229.
[2]陈江,周广青.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2013年2月第6卷第2期中:65.
[3]鲁琼,肖轶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药方法的探讨[J].中南药学,2012年11月第10卷第11期: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