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贾丽萍

贾丽萍(山西晋中市榆次六中山西晋中0306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6-027-01

提到新语文课改,人们较多地关注的是阅读教学。其实,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翼,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因为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多种素养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更有其突出的重要位置和作用。近几年,语文圈内外人士,对中小学作文的批评最中肯,呼吁最强烈。人们指出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诸种弊端,如写作内容泛化,情感虚化,形式僵化,语言刻板化,一言以弊之:"死"。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那么,如何让作文教学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

一、从生活中找"米"

要让作文"活起来",首先要开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先要有"米"。作文,也得先有"米","米"就是写作材料,"米"从何处来?

一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二是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资料,三是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的想像。资料是间接的生活,想像也源于生活,因此,"米"来自生活。

要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就必须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只要我们平时做一个有心人,多留心身边那些触及心灵的事情,常观察捕捉住瞬间的镜头,紧抓住突然爆发的思想火花……并把这一切都及时地记录下来,那么日子久了,这些记下的小材料就会像发酵一样膨胀开来,再经过你的想像、深化、提高,便轻而易举成为了佳作,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许多同学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构成,枯燥乏味的很,往往觉得提笔无话可说。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写作素材,关键是要你去留心,并善于裁剪。请看下面一则学生日记:

天!闹钟进行了规模极大的罢工。早上一睁开眼,才知大事不妙,已经6:30了。利用光速洗漱完毕,不顾老妈正在娓娓说道早饭的重要性,我早已驾上我的"坐骑"飞奔而去了。哎!一到学校,本想趁乱哄哄的收本子空当混进去,谁知班主任早"候"在了教室门口。没法,我只好垂下头顶着刺脊的目光挪进了教室。啊,浑身上下鸡皮疙瘩起了两层。快交本子吧!完了,英语的抄写本昨晚做完了我竟忘了收在书包里了,怎么办?只听身后有同学说:"谁的一摊书掉在地上了?"哎,真是不走运,喝凉水也塞牙!

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有迟到的切身体验。这位小作者用幽默的语调将自己偶然的一次迟到经历生动地记录下来,令人忍俊不禁。其实生活中类似的小插曲比比皆是,如:得一百分或者侥幸逃过老师检查的欣喜;和朋友相邀,结果朋友迟迟不见,等候公共场合的焦躁和尴尬等。若大家都做个有心人,那么这些生活琐屑将成为很好的"米"。

二、创意缘何生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性表述""有创意的表达"是让作文教学"活"起来,最起码的基础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这里所说的"两创",并非苛求学生人人篇篇都写"创新作文",而是要求学生作文时,能用自己的语言独立地、真实地、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力求达到"我口写我心"的基本要求。

创意缘何生?我认为,首先必须大力倡导自主作文,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并让他们在观察与感受生活的基础上,促进其思想与生活的碰撞,从而爆发出灿烂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因此教师的作文指导,要注重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意识,鼓励他们可以就近期耳闻目睹的人、事、物,自由记事、写人、抒情、议论,并运用亲历的素材,根据对生活的切身感受,选择自己熟悉的表达方式,写自己喜欢写的作文。在这样的开放作文区,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说真话,抒真情,再不会失去那可贵的童真,也不会写一些"伟大"的空话。自由作文,是否有学生讲错话,离谱的话?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的实践证明:在自主作文区里,学生写出了丰富多彩的文章,有的写《假日遇难记》,有的写《怪先生》,有的写《开学第一天》,有的写《车棚里的悲哀》,有的写《这小子真帅》,有的写《梦女孩》,有的写《今天,我挨打了》,等等。由于没有"清规戒律",不是"遵命作文",学生可以用独自的视角,观察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且有创意地表述自己的各种见解,表达出学生自己的心声,而自然、流畅、朴实的文风也随之形成。

可见,提倡自主作文,鼓励自由表达,更大的收益在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创造精神的发挥,真正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三、怎样打开总开关

著名特级教师洪宗礼说过这样的话:"想,是一个总开关。只有打开这个总开关,读写听说这四盏灯,才能大放光彩。"意在说明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的关系,更是强调了思维发展对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会想才会写,想好才能写好,这是一条重要的规律。要使作文教学"活"起来,就非加强思维训练不可。

如何放飞学生的思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例如:教师举起一只手掌,问学生:"这是什么?"绝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手"、"巴掌"。这就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上述的定向思维。此时,教师就应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入到第二个层面--形想像。教师说:"答案是手、巴掌的得零分。再想想,它是什么?"

学生此时的答案就比较精彩了,"五指山"、"向日葵"、"摇钱树"、"鱼叉"……思维一旦发散,孩子们会有很多有趣的答案。教师抓住时机把孩子们的思维推向第三个层面--意想像。教师说:"这是一个新的生命。""啊?"同学们惊诧。教师告诉他们:"因为它是医生的手,每天都在给病人新的生命。它是财富,人们靠它来创造;它还可以是希望,伟人毛泽东曾在天安门城楼上挥舞着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

这样的思维训练,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题目,来启发学生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情境设置等多方面的思维想象,先构成他们的一种立体思维,再由这种立体思维慢慢形成一种发散思维,让学生在习作训练时更具有想像力与创作力。

在学生习作时,教师同样运用这种方法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因此,哪怕是同一道作文题目,学生也能创作出不同内容的精彩文章,真正做到把习作指导变成孩子们思维的训练操。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智慧持久的劳动,只要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上多加一点睿智,多添一份耐心,作文教学一定会"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