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穆洪永

北京华体体育场馆施工有限责任公司100100

摘要:基于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归纳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成就:体育场地数量、面积显著增加,分布和类型比例不断优化,社会投资有所增加,场地的健身功能得以彰显。同时,存在室内外场地比例失衡、部分重点项目场地短缺和投资渠道来源不广等问题。提出发展对策,提高室内体育场地建设比例,增建全民健身类体育场地等。

1、我国体育场地现状

2004-2013年是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发展的黄金10年,各类体育场地的数量、面积和投资额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体育场地总量增加的同时,我国体育场地的布局也逐步趋向合理。

体育场地总量截至2013年12月31日24:00,全国符合第6次体育场地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169.46万个(其中室外体育场地152.55万个,室内体育场地16.91万个),体育场地总面积为19.92亿㎡。按照《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中国大陆地区总人口数136072万人(截至2013年底)计算,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为12.45个,平均每人拥有体育场地面积为1.46㎡。

2、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成就与不足

2.1成就

2.1.1体育场地数量、面积显著增加

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的10年间,我国新增体育场地1294656个,新增用地面积28.45亿㎡,建筑面积增加了1.6l1亿m2,体育场地面积新增12.77亿㎡。与“五普”(截至2003年12月31日)的85.01万个体育场地相比,过去10年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加了84.45万个,增长了99.34%。体育场地总面积约为19.92亿㎡,总建筑面积约为2.59亿㎡,总用地面积约为39.82亿㎡,比“五普”时(总场地面积约为13.24亿㎡,总建筑面积约为0.75亿㎡,总用地面积约为22.46亿㎡)分别增长了50.45%、245.33%和77.29%。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为12.45个,平均每人拥有场地面积为1.46㎡,与“五普”的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28个,平均每人拥有场地面积1.02㎡相比,分别增长了98.25%和43.14%。

2.1.2体育场地分布和类型比例不断优化

(1)城乡体育场地数量分布差距逐步缩小。根据“五普”数据显示:分布在城镇的体育场地与分布在农村的体育场地之比为1:0.67,而2013年底,城乡体育场地之比为1:0.71。可见,农村体育场地数量在过去10年中也有所增加,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2)不同区域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的分布趋于平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建设兵团);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过去10年,中部地区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均增长最快,东北地区增长最慢,但4个区域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分布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逐渐趋于平衡。

(3)不同行业系统体育场地分布趋于合理。根据“五普"数据显示,教育系统体育场地数量占全国总数的67,4%,其他系统占30.3%,体育系统占2.3%。在2013年底的体育场地数量分布中,教育系统占全国总数的40.3%,其他系统占58.2%,体育系统占1.5%可见,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占比相对下降,其他系统体育场地占比快速提高。这不仅说明体育场地在不同行业系统的分布趋于合理,也说明在过去10年中,我国参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社会力量进一步增强。

(4)不同项目类型体育场地更加丰富。“五普”对65类体育场地进行统计。其中,排名前10位的体育场地项目类型分别为:篮球场(38.7%)、小运动场(8.6%)、排球场(4.3%)、门球场(1.9%)、健身房(馆)(1.3%)、田径场(1.0%)、乒乓球房(馆)(0.9%)、台球房(0.9%)、棋牌房(0.9%)、室外网球场(馆)(0.8%)。“六普”则对83个项日类型场地进行了调查,排名前10位体育场地分别为篮球场、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场、其他类型体育场地、小运动场、乒乓球房(馆)、排球场、羽毛球场、棋牌房(室)、健身房(馆)。由此可见,过去10年我国体育场地不仅项目类型更加丰富多样,而且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的体育场地项目类型显著增加

2.1.3体育场地投资总量和社会投资有所增加

“五普”至“六普”期间建设的体育场地投资额为8372.69亿元,“六普”比“五普”时的总投资(约267536亿元)增长了213%。尤其是单位自筹和社会捐赠的投资比例不断上升,折射出我国体育场地投资组成中社会投资的比例逐步提高。

2.2不足

体育场地建设不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也与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关,还与社会的建设及人口老龄化有关。无论从数量、人均面积,还是城乡分布或项目类型看,现有的体育场地还难以满足人群众对体育场地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更难以匹配小康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总要求。在总结我国体育场地10年发展辉煌成就的同时,也要客观分析存在的不足。

(1)室外与室内体育场地在数量上严重失衡。室外体育场地152.55万个,占90.02%,室内体育场地仅6.91万个,占9.98%。室外体育场地数量远多于室内体育场地,前者为后者的9.02倍。

(2)农村体育场地数量依然不足。过去10年,虽然体育场地总量增长了近1倍,但分布在城镇的体育场地仍然比分布在农村的多279913个,城乡体育场地之比也仅从1:0.67提高到1:0.71。

(3)部分重点项目体育场地短缺。“六普”数据显示,足球场地10600个,冰雪项目场地仅483个(滑雪场306个、滑冰场177个),场地不足严重制约着这些运动项目的普及。此外,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大众参与体育健身的体育场地也供给不足。

3我国体育场地发展对策

虽然我国体育场地总量较多,但由于人口基数很大,因此,人均体育场地占有量依然比较少,与欧美等体育强国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正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了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的发展目标。因此,为了实现这目标,我国未来10年应加快体育场地建设速度,实现总量增加;但是,在体育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我国体育场地分布情况,不仅在布局上,也在结构上使体育场地建设的增量更加合理

3.1提高室内体育场地建设比例

从全国室外与室内体育场地数量看,室外体育场地数量远多于室内体育场地,前者为后者的9.02倍。即使是室内体育场地比例最高的上海市,室外与室内场地之比也只是67.5:32.5。如果再从各省(区、市)室外、室内体育场地面积情况分析,室外体育场地的面积均多于室内体育场地,且室内体育场地面积占当地体育场地总面积的比例均未超过8%。因此,未来10年,要加快室内体育场地建设,缩小室内体育场地在数量和面积上与室外体育场地的差距。

3.2扩大农村体育场地建设规模

“六普”统计数据显示的全国城镇与农村体育场地数量比为58.54:41.46,体育场地面积比为68.58:31.42。显然,城市人口之比与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之比并不匹配。对照城乡人口分布与比例,应适当增加农村体育场地规模,重点增加农村地区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一是保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对体育场地的需求,二是保障农村人口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需求。

3.3增建全民健身类体育场地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要求:“未来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6过去10年,虽然新增建设了大量篮球场、体育场、体育馆、小运动场、城市健身步道、全民健身路径、游泳馆、田径场等体育场地,但与政府未来推广的体育健身项目相对应,需要增加大量新兴项目或传统项目的体育场地建设面积。因此,在未来规划建设体育场地时,应充分尊重大众体育健身需求,增加建设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场、其他类体育场地、小运动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室外网球场、城市健身步道等受大众欢迎的体育场地,满足大众对体育场地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中国体育报2014-1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