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王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创新,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更新理念,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中国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6-0020-02

收稿日期:2009-02-11

作者简介:王昊(1981-),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重要课题。要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他们能够意识到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方向是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与时俱进,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研究,践行创新工作。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更新理念,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笔者略谈看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应把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贯穿始终

思想政治素质与文化素质是人的两种基本素质。前者主要解决做人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做事问题,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在科学技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一个人缺乏科学精神,文化业务素质差,对社会的用处不大,还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但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差,缺少人文精神,即使掌握了高技术,也可能无异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围绕这一前提开展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贯穿教育的始终,思想政治工作才不会失去方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弄清整体发展中的几个关系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的发展则是人的发展之环境和条件,二者是互相依存、互为目的的。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主要是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的。人的发展主要包括:一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鲜明特点之一。二是个性发展。没有人的个性的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就没有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三是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也不是齐步走;个性发展不是畸形发展,也不是顾此失彼。和谐发展,是指在既要全面发展又要个性发展的同时,注意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协调、要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围绕学生的独特气质、才能、潜力发展创设适宜的条件,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注意优化个性,促进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必须根除“片面”,着眼于“全面”或整体发展。同时还要处理好整体发展中知识与能力的、认知与情感、生理与心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关系等。只有弄清整体发展中的几个关系,才能理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在理念上往往把学生视为教育的对象,形成以“问题管理”为重点的工作模式。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育的效果。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坚持学生工作模式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考虑学生、服务学生和发展学生。

学生工作要以人为本、以情感人。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要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解决学生实际困难。要以人为本,首先是突出了教育的育人功能,育人强调了教育的引导、矫正的作用。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是重要的,但是教育更为根本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迁就学生。要严而有情,严而有方。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创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素质全面、个性优良的创新人才。其关键是要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学习主体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忠实于教育本身的内涵,根据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最终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心灵融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催生这样的教育效果。

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大格局

要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而且要融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各个环节。要进一步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全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服务、教育、管理“一条龙“机制,才能建立起学校育人环境大氛围。要协调各方面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合作,搞好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

要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建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学生的心理、道德、行为产生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只有实现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建立高校和家庭联系的工作机制,才能保证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空间不出现空白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只有实现高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整个思想教育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只有遵循高校、家庭、社会的不同教育特点和规律,实现三者的协调互补,才能确保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五、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内容方法诸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把一些新形势、新观点、新事件、新变化等等引入到教育中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在此基础上,作到内容要有针对性,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际出发,针对性地选择内容进行教育。其次,内容要有特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教育效果。再次,要拓展学生工作内容的涉及面,要涉及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各方面,涵盖每一名学生。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就是针对人的工作,教育的对象具有独立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方法是否运用得到是工作的关键。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如果不能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因此,客观形势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个面对全体大学生的长期有效的心理辅导制度。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负责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

同时必须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借助鲜活的事实和可操作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学生。可以探索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引导身边人”的教育方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全校学生中遴选出树理想、战苦难、肯努力、敢拼搏、成大器的典型。让这些“身边人”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从身边人和身边事上切实受到教育。

可以采取开放型的教育方法,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的教育手段代替单纯的说教方式。社会实践是培养高校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有效教育方法,不应把课外活动仅视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而应当使之成为与课堂教育平行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活动形式。课外的各种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而且对学生主体意识、道德情操、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都是极为重要的。

可以通过参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军事训练、挂职锻炼等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和理解理论知识的真正内涵和勇于吃苦及意志品质教育,使之转化为他们的认识和信念。

利用现代化手段,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阵地。在当代,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已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越来越重要的载体,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阵地。科学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通过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电子路牌、电子新闻墙等形式,丰富网络理论学习资料。

参考文献:

[1]梁凯.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4,(23).

[2]张双会.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邢台学院学报,2006,(1).

[3]孙英.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责任编辑:吴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