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践行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洪聪敏

——基于“导学式”教学实践的小结

◆洪聪敏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362305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学校组织部分老师在到山东昌乐二中等实地考察及充分调研之后,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小步伐地探索试行了“两段五环”、“10+35”、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即“导学式”教学模式(两段即课堂和课外两个学习时间段;五环即目标回顾、学生质疑、指导点拨、当堂检测、布置自学等五个环节;“10+35”即课堂前十分钟学生质疑、后35分钟老师点拨)。这种模式与以往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加以老师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对提高课堂效率很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与发展。

“导学式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设计学习方案也就是编写导学案时,要注意体现学生的层次性。刚开始,编写后的导学案发给学生使用,收回来才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参差不齐,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是有很大差距,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又没办法完成,抄袭严重,失去了信心。所以,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应注重在讲解每一部分知识时进行集体备课,学习《课标》,分析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难度进行把握,再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从知识、技能到运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编写,并对相应的练习进行分级标识,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的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

这样,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就有了清晰的思路,由原来根本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坐等上课,转变为借助“导学案”可以逐渐初步完成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目标的课前学习,尽可能地构建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知识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迁移奠定一定的基础,并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内化,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困惑或者疑问,在课堂上就可以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基础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对学习也能慢慢产生一定的兴趣和信心。

因此,我们将导学案提前几天发放,让学生自学、自主完成,然后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再适当调整我们教师的教案,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而且,通过完成对导学案的批阅,我们老师就可以知道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在课堂上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指导,只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讲学生的疑惑点;学生会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也不讲(或者由同一学习小组中A类学生来帮助完成学习)。这样,就不会出现有的老师所说的本来设计的内容讲不完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改变观念,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引导者,积极投入到课堂中,设置问题,引领小组讨论,老师成了导演,课堂秩序井井有条,但是气氛活跃,思想充满火花。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及时表扬,这样,整个课堂活起来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里所说的设置的问题,既包括学生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引导性问题,还包括引领同学们提升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设计一些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去动脑,让学生的思维放飞,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更能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使学生增长智慧。

实施“导学式”教学,合作学习成了主要的学习形式。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学生比以前更能充分展示自我,更能享受自学、合作带来的学习的成就感;课堂上,学生更愿意动起来,积极地发言,比较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课堂教学更愉悦、更高效。

当然,由于是处于改革摸索阶段,虽然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同时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班集体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学习基础程度也有所区别,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实分层教学才能更有效?如何进行学习小组的建设更有利于小组同学之间的讨论和学习?还有学科之间,由于学科特点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存在差异,导学案如何编写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学科的教学(比如化学实验教学如何使用“导学式”教学才能更有效等)?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更有针对性和深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去发现问题)?……这些都是值得今后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和探索,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