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小组合作教学的探索

李晓平

李晓平山东省平度市实验中学266700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人给予教育,而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孩子得到自己应有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改革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理分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很好地提高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近几年的学习观摩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下面我谈谈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虽然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课,一样每天做着练习,表面上接受着平等的教育,但实际上由于所谓的差异,他们并没有得到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特点的。”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进步,从而产生信心,觉得“我能行”。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合理分组

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进行,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有差异,组间求均衡”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思维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人员都是差异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均衡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内有差异,组间求均衡”。组内有差异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求均衡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建立小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犹如送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我们的教学都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扎实到位,切忌走过场现象的发生。如在实施分层施教时,教师让好生对照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学完后让学生汇报试一试的做法,对的肯定,错的纠正,之后就完成“做一做”。这样,非常重要的“学一学”这一环节就出现了漏洞。学生只是看懂了做法,但知识的发生过程、解题思路及算理理解还不深,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因此,在这一方面我是由扶到放,由“点拨”到“自学”。如教学“一元二次应用题”时,我先组织学生复习“一元一次应用题”,再让学生进行自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接着让学生质疑问难,我再出示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解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解法,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讨论才会更加深入。

另外,我们教师必须把握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30厘米、直径4厘米的圆柱体切成大小相等的两份,表面积增加了多少?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每个小组都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在意见分歧较大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此时探究兴趣最浓,可以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讨论,引发思维碰撞。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能得到提高,并能培养学生虚心聆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五、引入竞争,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教学中引入一定程度的竞争,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采取加分的原则,小组公示,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其次要体现公平竞争,让他们看到不同小组相同水平的同学之间的差距,重新认识自己,激发积极努力学习的斗志。

总之,合作教学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