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水(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467399)
【摘要】目的研究气压治疗配合学位埋线治疗脑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82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采用气压住疗法及穴位埋线治疗,降低肌张力。结果治疗患者中,病情显著改善27例,改善5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生命质量得到大大提高,病情恢复改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学位埋线脑中风肌张力增高
【中图分类号】R24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199-02
笔者选用我院于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中风肌张力增高患者,采用气压住疗法及穴位埋线治疗,降低肌张力,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82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其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为36-75岁,平均年龄为55±4.5)岁,其中脑梗死为51例,脑出血为31例,同侧上肢出现肌张力增高患者为24例,下肢出现肌张力增高患者为22例,上下肢肌张力增高36例。
2治疗方法
气压治疗采用韩国产POWER-Q3000气压治疗仪,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连续接受21天一个疗程的治疗,在此过程中,同时对患者患侧的上肢曲池、合谷,下肢的太冲、阳陵泉、足三里、环跳局部常规消毒后,每穴取羊肠线大约1.5cm,用9号一次性埋线针将其埋于皮下,酒精棉球覆盖针眼,胶布固定,21日为一疗程,总疗程为6个月。
3疗效观察
采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患者上肢、下肢或上下肢肌张力降低2-3级,则为显著改善;患者上肢、下肢或上下肢肌张力降低1级,为改善;患者上肢、下肢或上下肢肌张力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治疗患者中,病情显著改善27例,改善5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
4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偏瘫的发生主要为气虚痰浊,肝阳上亢,邪闭经络所致,中医治疗主要为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平衡,使肢体恢复功能[1]。现代医学认为偏瘫后肢体功能的恢复依赖于平稳而协调的运动模式,而正常的运动模式依赖于正常的肌张力,抑制过度活动是高级中枢神经的重要功能之一,一旦受到损害,将不能很好的控制盒协调全身的肌肉,是身体难以随意的、独立的、精确的完成运动[2]。这种病理性的肢体张力增加和广泛痉挛是因为脊髓的神经元左右之间相互影响所致,是中风早期联合反应期及共同运动期影响正常运动模式建立的主要障碍,是关节痉挛、挛缩、疼痛、脱位的主要原因,通过气压治疗,挤压患侧机体有效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舒解肌肉、韧带、肌腱痉挛,促进良性的深、浅感觉的建立[3]。而中医穴位埋线,根据上下肢经络循行路线的不同,分取手足阳明的穴位,具有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曲池、合谷,下肢的太冲、阳陵泉、足三里、环跳穴位埋线通过羊肠线埋于穴内,将其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变化所致的刺激,通过经络发挥作用,具有直接、高效特点,更具有针对性达到治疗效果[4]。而事实上,患者因肢体瘫痪,肢体缺乏制动以及感觉刺激,导致患侧肢体阴阳失调,穴位埋线所刺激的穴位,对瘫痪肢体施以正确有效刺激,可引起肢体反射性运动反应。促通法可有效加强肢体的肌力,增加关节活动力,有效抑制肌肉痉挛变形,在该条件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因此,在患者脑卒中病情获得稳定后,对患者实施穴位埋线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肢体痉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身体功能,重树患者生活信心。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生命质量得到大大提高,病情恢复改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文立,封丽华,贾小红,等.透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运用研究探讨[J].江西中医药,2008,39(1):73—74.
[2]曾友华,包禅华,楚佳梅,李海燕.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大鼠脑千GABABR1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6):1212-1213.
[3]李红玲,徐凌娇等.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痛患者中的特征表现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7(1):44-48.
[4]孙西庆.温阳熄风化痰法治疗中风病痙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8):45.
[5]王宝亮,金大玉,黄志强.育阴熄风化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硬瘫[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