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最有声色和富有成效的时期之一,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和实践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继承、弘扬和发展好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延安精神思政教育大学生
近些年来,延安精神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里逐渐淡薄了,有人甚至说,革命战争时期那一套“没有可行性”了,“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老讲过去的事激不起人们的热情。”在许多场合下,艰苦朴素,埋头苦干,常常成为人们讽刺、挖苦的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是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阵地。延安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根据地的总指挥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3月底视察延安工作时的讲话中,概括延安精神的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对延安精神的实质和主要内容的精辟论述。2006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和2006年10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上的讲话中也强调:要把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贯彻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发扬延安革命传统,是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那么延安精神到底是什么?延安精神中又是如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呢?
一、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和渗透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延安精神坚持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等方面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科学的、开放的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魂、军魂和民魂。延安精神是那一伟大历史时代的产物,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一般认为,延安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三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五是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延安精神的主体。“延安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被人们充分理解、内心接受并转化为价值认同,才能自觉地遵守和奉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引领效能。当代大学生是最优秀的青年群体,富有知识、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他们坚持党的领导,关注国家命运,渴望祖国昌盛,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加强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同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延安精神的主体性、时代性、包容性,结合学生特点,把握思想实际,针对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要摆事实,讲道理,因势利导,求人同存小异。既要唱响价值观教育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倡导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又要结合学生思想状况,把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与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内心接受并认同,使他们深刻领悟到延安精神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认同和接受延安精神的意义和作用,真正使延安精神教育收到实效。
二、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1、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在于有利的历史环境,在于党的理论创新,在于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但关键在于不断成熟的党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坚持把理论创新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有效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调动了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要素的积极性,形成了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2、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例如:
(1)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物质利益的原则;(3)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4)灌输教育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发扬民主与积极引导等原则
3、注重方法的实效性,探索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延安时期党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的思考,提出了调查研究、整党整风、典型示范、群众路线、说服教育、宣传鼓动、抓两头带中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观点。
(1)宣传工作——“我们共产党也要进行宣传,要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去讲,不要犯教条主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个别谈话——“要把干部中的积极分子、平常分子、落后分子分开,对思想有问题的、党性有问题的人要特别加以注意,采取和他们个别谈话的方法。这个方法西北局实行过,还有许多机关实行过,产生很好的效果”
(3)治病救人——“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
(4)说服教育——“如果说理说的好,说的恰当,那是会有效力的”
5、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党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生命线”的地位,提出了“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的著名论断,在党内、军队、学校、农村建立和健全了宣传鼓动部门的机构,明确了宣传鼓动工作部门的职责,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措施,有力地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6、党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坚持把理论创新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调动了教育要素的积极性
提出了“六要素说”具体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所具有的有利于实现自身在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担负的功能的一切属性。同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不等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但却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三、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弘扬延安精神,要突出党员、干部、大学生群体这一重点,因为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的。大学生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的国家栋梁,是民族的希望。我国的大学是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在政治信仰上的集中体现。从国际国内形势来看,我们将长期处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中。我们面临的发展任务非常艰巨,困难非常大,矛盾非常多,只有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用充满时代活力的延安精神不断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力不强硬,一打就垮;文化软实力不强劲,不打自垮。”这是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的铁律。物质匮乏不可怕,矛盾丛生不可惧,但一旦精神贫困、信仰丧失则是致命的。艰苦奋斗是大学生特别是共产党员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当代大学生不少都来自边疆贫困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尽管党和国家、学校和社会在经济上给予了极大地投入和支持,但不少学生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暂时的困难,更加发奋地学习,更快更好地成长和成熟起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为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才能闪闪发光。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有这样的自觉和奋斗精神。
四、对进一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延安精神教育的几点思考:
1、发挥“两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延安精神教育
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信念,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以延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是一个既老又新的课题。要搞好这方面的教学,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认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延安精神宣传的少了,延安精神在我们的头脑里逐渐淡薄了,甚至有人认为:“社会发展了,延安精神已经过时了,没有什么可继承发扬的了”等等。受这些错误思想的影响,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的传播在大学生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中对延安精神普遍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有的大学生认为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确实起到过重要作用,但现在时代不同了,所需要的精神也不同了,甚至一讲到延安精神,有的同学就认为是一种“说教”。对这些不正确的认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予澄清和进行正确的引导。应当理直气壮、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大胆地“说教”。在教学内容上,重点要讲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让同学们懂得:以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延安精神虽然产生于延安,但她继承了井冈山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精神,同时也继承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勇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品质体现和精神境界,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夺取革命胜利靠的是延安精神。当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发展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要靠延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要继续发扬光大。通过课堂的正面教育,要在校园里、在大学生中形成自觉学习革命传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刻苦学习、乐于奉献、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努力成才的良好风气。
2、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想取得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正确的教育、教学观。这是因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而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因此,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充分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从其实际出发,敏锐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具体思路、实际举措,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将“延安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中,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良好的实效。
3、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的主要渠道,要做好对大学生的延安精神教育工作,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演讲、故事会、讨论等形式,大力宣传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奋战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形象;大力宣传大批临危不惧、勇往直前、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力宣传延安时期一些英模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以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应研究和把握学生的特点,为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可采取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物中取得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用以指导全局,即所谓“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用个别推动一般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如果不着边际,只是一般号召,没有典型带动、引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应当是一条基本经验。青年人朝气蓬勃,他们崇尚先进,追求进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宣传、弘扬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可以有效调动他们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工作时就不能搞“一刀切”。同样的教育措施,对张三有用,对李四可能没有用;对低年级有用,对高年级可能没有用;对本科生有用,对研究生可能没有用。因为各人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理想追求等是不一样的,不能一个模子去套。
4、注重将有形教育和无形教育相结合
有形教育是指宜传、弘扬延安精神,采取以思想教育课,政治学习,党团组织生活,形势报告,座谈讨论等看得见、摸得着、被学生明确意识到的多种教育活动形式。而无形教育即不是课内学科,也不是课外活动,而是一种“潜在课程”或“隐蔽课程”,它是通过校风、学风、班风等“小气候”的潜移默化作用,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延安精神,我们在改进、加强有形教育的同时,应大力加强无形教育这种形式,把宣传、弘扬延安精神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建设中融人延安精神。为此,应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使校园的一景一物都成为共同价值观的载体,使学生在整个校园中都能得到一种无形的教育;应该狠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活动,在教职工中树立敬业勤业,艰苦创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高尚道德情操,使每个教工都成为延安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者和宣传者;努力抓好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勤奋好学、关心集体、遵纪守法的优良学风。
实践证明,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有效形式,也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崇尚科学和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发挥高校正面教育的主导作用,把延安精神的实质,以及其丰富的内涵完整的介绍给当代大学生,让他们了解、认识、学习、继承、发扬光大延安精神,这是高校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延安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必修课。
注:
[1]葛彬.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杨泽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8(1)
[3]黄少花.加强当代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有效措施[J].消费导刊,2008(13).
[4]刘平安.坚持用延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郝磊.发扬延安精神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J].文教资料,2006(23)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邮编:7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