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琳(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桂南小学广西贺州542806)
摘要:随着中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发展得很好。随之而来的农村教育也体现了科技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农村教育来说,最主要的是农村小学教育。人并非单纯地靠理性来支配,不时还要受到思维和行为的惯性制约。把行为规范的期待变成相对稳定的习惯,必须经由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并从“外化”到“内化”的转变过程。因此本文简单分析当下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建构一个科学、完善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体系,力求把农村小学生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堂行为习惯;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6-119-01
一、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
一般而言,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合称。行为即认得举比行动,它是一种在自我支配的主观意识下用于表达内心活动的具体作为。习惯体现为一种相对稳定、自动化和外显化的一种反应倾向。行为习惯不只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还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狭义上是指对农村小学生的行为指导和习惯的训练,它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经过长期和反复疏导、训练和培养,促进知、情、意、行等方而协调发展,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广义上指人的思想素质、思想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生存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教育与养成。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虽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但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而。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文明礼仪习惯、生活卫生习惯、语言表达习惯、学习思维习惯和为人处事习惯等。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他们懂得和形成做人、做事的一些要求,从而合乎道德规范,缔造健全人格。
二、影响农村小学课堂行为习惯存在的因素
(一)办学条件差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经济发展普遍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村小学往往存在缺乏必要的基础教学设施的问题。虽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但每年还投入大量资金和设施来发展农村学校。但是,中国农村人口占一半以上,农村小学数量很多。一方面,政府投入的教学设备和资金不能满足大多数农村小学的发展需要,这导致了农村小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太薄弱,起步晚,起点低的问题严重。即使是很多农村小学也没有最基本的教室和教材,导致资金和教学设备的投入仍然无法满足农村小学教学的需要。需要发展。在当前信息化教学中,信息化教育是我国教学体系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农村小学,往往只有一台办公电脑,不能达到信息化教学的目的。虽然一些农村小学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用于教学工作,但由于发展水平较低,这些教学设施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对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负面影响,很难在推动农村小学教学体制改革中发挥作用。
(二)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话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还不成熟,自制力也比较差,当在做某一件事情时,一旦稍微受到外界的一点干扰和诱惑,就容易分散注意力,落下正在做的事情。而且在上课期间,会在下面干些小事情,和周围的伙伴打闹,甚至从一个座位窜到另一个座位,搞着整个学习场所十分混乱,这样既增加了老师教学的难度,还助长了孩子为所欲为的气焰。
(三)做事情不够仔细,经常犯“丢西瓜捡芝麻”的毛病
农村小学教学的时候,内容可能比较丰富,但是这样也会显得很杂,比如看美术这个课程,就会涉及到绘画、涂色、剪下、粘贴等等步骤,很多孩子都不按照老师的指示有步骤的进行,有的小学生还没画完就开始剪,剪了一会感觉不对劲,又去画另一个,当剪完毕后,准备着手粘贴的时候,又发现之前剪的纸片不见了,又去开始找东西,整个活动下来,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这些无关紧要的环节上了。这种“丢西瓜捡芝麻”的毛病,不光是态度的问题,而且还是一种不良行为习惯的体现。
三、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一)奖优促差
“奖优促差”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抓手。为增强实效性,对日常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应进行全程监督、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及时评价,从而建立一套严格的评价制度。采用本人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与、教师审评”的“四维”评价模式,在明确各自的优点、缺点的基础上,评选出文明班级和先进个人。依靠正而鼓励来树立榜样,使其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增强荣誉感,提高自觉性和意志力。
学校规章和班级约定要具体、明确和可行,切合实际,能够判别是非,分辨别美丑,便于明理、导行和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靠后天形成,它不是一次教育就能改正不良行为的。对他们出现的反复应保持耐心,善于沟通、因材施教和情谊感化。通过集体“会诊”,找出原因,适度加以批评和惩戒。惩戒主要着眼于引导他们自觉地规范行为,使之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促使其不断进步。
(二)言传身教
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是在不断的模仿中形成的。教师的举手投足,衣着住行,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会成为其仿效的对象。教师在农村小学生的心目中就是道德的具体化身,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卢梭曾告诫教师:“你要记住,在敢于承担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三)点滴入手
行为习惯养成必须从小事抓起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就,它需要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农村小学生由于知之不多,人生阅历短,生活经验少。因而,对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能贪大求全,应大处着眼,注重细节,点滴入手。有耐心,重条理,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内容上具体、形象和直观,让他们记得住、学得会、做得到。
总结
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使一个人终生受益无穷,在好习惯的滋养下,一个人可以由脆弱变得坚强,由颓废变得振奋,由失落无望变得充满希望,最后一步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徐晓英.农村小学低年级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探索[J].学周刊,2019(04):95-96.
[2]张元龙.提高农村小学法制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J].甘肃教育,2018(17):79.
[3]张涛.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甘肃教育,2018(16):39.
[4]王建秀.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J].甘肃教育,2018(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