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CT检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CT检查分析

宋国庆

宋国庆(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医院152000)

【摘要】目的讨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CT检查。方法根据患者进行的CT检查表现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临床多次检查有高血钙和低血磷的患者伴有典型纤维囊性骨炎的x线证据,可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不伴有典型骨改变,但有反复肾结石或血PTH增高者也可诊断;临床可疑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且有甲状旁腺部位影像学阳性发现时,为有力证据。应当提出高钙血症伴低磷血症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最重要依据之一。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CT检查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简称甲旁亢)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三发性3种。原发者是由于甲状旁腺本身病变(肿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合成与分泌过多,通过其对骨与肾的作用,导致血钙增高和血磷降低。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肾结石、消化性溃疡、精神改变与广泛的骨吸收。近年来,不少患者由于常规测定血清钙而得以及时发现。继发性甲旁亢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使之增生、肥大,分泌过多的PTH,见于肾功能不全、骨质软化症和小肠吸收不良等。三发性甲旁亢是在继发性甲旁亢的基础上,由于腺体受到持久和强烈的刺激,部分增生组织转变为腺瘤,自主地分泌过多的PTH,主要见于肾衰竭。结合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的19例甲旁亢患者,就其影像学检查及诊断分析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9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14例,年龄12~63岁,平均35.7岁,病程4个月~7年。单纯表现为骨、关节病变者14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骨及关节疼痛,伴乏力,严重者行走困难,有病理性骨折。泌尿系结石病变4例,单纯表现为肾结石、肾绞痛,无骨痛及骨质改变。混合型1例,有上述两种表现。

2CT表现

平扫示甲状旁腺腺瘤多位于甲状腺后方、颈动脉和食管之间,呈结节状,一般为单侧性,也可位于气管一食管旁沟内,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类似周围大血管的断面。部分甲状旁腺腺瘤可位于甲状腺下内侧或完全被甲状腺包埋。当CT增强扫描时,腺瘤可以明显增强,但不及周围血管和甲状腺组织增强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周围血管的密度急骤降低,甲状旁腺腺瘤密度的下降会迟缓。当腺瘤较大时,可以发生坏死囊变,表现为低密度区,也可发生钙化。甲状旁腺腺癌可见边界不清的低密度肿块,并可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包括血管和神经受累,常可发现转移性病灶。

3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多次检查有高血钙和低血磷的患者伴有典型纤维囊性骨炎的x线证据,可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不伴有典型骨改变,但有反复肾结石或血PTH增高者也可诊断;临床可疑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且有甲状旁腺部位影像学阳性发现时,为有力证据。应当提出高钙血症伴低磷血症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最重要依据之一。一般指血钙>2.5mmol/L。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基础上找到甲状旁腺腺瘤的存在。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要点是找出导致除甲状旁腺之外的分泌PTH及类PTH物质,或其他导致血钙升高物质的其他器官组织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最重要的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血钙和其他全身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所致的骨骼改变。

4影像学检查及其评价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首选检查为常规x线,依次投照双手、头正侧位像,以及骨盆、四肢长骨像,观察有无骨质疏松、骨皮质吸收、指端吸收、颅骨内外板松化、纤维囊性骨炎、骨盆和四肢变形、软骨下吸收以及病理骨折、软组织钙化等,纤维囊性骨炎是其重要表现之一。

甲状旁腺区域的检查以超声为首选,超声为灵敏、快速、非创伤性手段。甲状旁腺腺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为圆形或椭圆形,长方形或三角型,边缘光滑锐利回声,一般大于2.0cm,内部为均质低回声,囊变时为无回声区。增生时超声显示多个甲状旁腺增大,内部呈等回声,低回声或稍高回声;腺癌时,呈现分叶,体积增大,周围浸润,多呈低回声,中心可有囊性变。超声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敏感性为36%~84%,正确率为44%~94%,差异较大。目前Butch用高频探头(10MHz)发现最小的腺瘤为3×3×8mm。北京协和医院近年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认为有助于提高对原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但对于异位甲状旁腺,超声无能无力。

CT对>lcm的甲状旁腺腺瘤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88.7%,但对<1cm或位于甲状腺内以及轻度增生的病例有一定难度。CT对于原发异位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对于发现其他部位的肿瘤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此外,CT亦用于骨密度的测量,单能量CT骨密度测量(SEQCT)和双能量CT骨密度测量(DEQCT)也可用脊椎骨的骨密度测定,另外,采用CT骨窗也可观察一些骨改变,但不如平片直观。

采用0.5~1.5T的MRl及颈部表面线圈自旋回波序列检查,甲状旁腺瘤在MRITl加权像上为低信号结节,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结节,腺瘤出血时T1和T2均为高信号。注入Gd-DTPA时,甲状旁腺腺瘤较正常甲状腺强化明显,应用脂肪抑制序列可更好地显示甲状旁腺腺瘤,有人报道其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8%。

放射性核素扫描技术采用双核素减影法把99mTc的影像消除,保留201T1C1影像,依据正常甲状腺与甲状旁腺腺瘤摄取201T1C1的不同以检出甲状旁腺瘤,有人认为可发现60%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但此法较少使用。

选择性动脉造影表现为甲状腺动脉及分支移位、变形及肿瘤染色,定位诊断的符合率为50%~70%,配合甲状腺上或下静脉取血测定FFH对诊断有一定意义。此外,介入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有时可达到临床治疗效果。拟手术病例,术前1h静脉滴入5mg/kg美蓝,使甲状旁腺染色,有助于手术探查。

1988年Schuhhess观察几种方法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24例正确率,CT为60%,US为44%,核素为44%。1987年Miller报道4种方法对53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敏感性,MRI为50%,CT为47%,核素27%,US36%。国内协和医院张晋熙报道在正常位置甲状旁腺腺瘤及增生中,超声敏感性和正确率高于CT。

5讨论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尚不清楚,由于甲状腺腺瘤、增生或腺癌引起PTH过多分泌,导致高血钙、低血磷、尿钙磷增多、骨损害及肾结石等表现。病理上以腺瘤多见,约占80%~87%,其次为增生,约占15%,腺癌少见,为0.5%~2.0%。绝大多数(90%)仅累及一个腺体,多发性累及两个以上腺体少见(2.1%~5.5%)。女性多见,一般好发于下部甲状旁腺,占70%,直径多在5.0cm以下。Butch指出,甲状旁腺异位占5%,可发生于食管后,纵隔内或其他部位。据北京协和医院统计13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腺瘤为80%,腺癌3%,合并其他多发内分泌瘤者占6%,腺瘤和增生可以并存。镜下见瘤细胞多数属主细胞,也可由透明细胞组成。腺瘤多有完整包膜,可有囊变、出血、坏死、钙化,增生主要表现为主细胞增生和多个腺体受累,无包膜,可形成假包膜,并转变为腺瘤。腺癌可有浸润、核分裂及转移改变。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起病缓慢,症状复杂多样,涉及消化、泌尿、神经肌肉、骨骼等各个系统。

目前,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仍存在较大困难,患者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接受手术治疗大多时间比较长,而疾病的延长导致了临床表现的加重,所以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游振辉,黄东航,顾恩郁,程长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术前定位诊断[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年04期.

[2]李艳,李伏燕,吴立兵,刘刚.~(99m)Tc-MIBI双时相显像定位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