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作文的实践研究
浙江绍兴县安昌镇盛陵小学沈徐亮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寻找作文的根源
对于作文的概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称小学低年级作文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它强调学生的作文如绘画的写生一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说得通俗一些,作文就是用笔说自己想说的话,用书面语言记录口头语言,作文是以书面语言为特征的。说得形象一些,作文就是学生精神的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又是他们生命的呼喊和心灵的歌唱。
那什么叫对话呢?狭义的讲,对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以口头有声语言为特征的“聊天”“说话”等。广义的对话,也包括了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谈话,就是指那些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的那些内心无声语言。现代社会,对话的意义变得越来越广泛,人们已经习惯于把“对话”与“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等联系在一起。
说,就是交流,就是对话,是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是谋篇布局、谴词造句,是个人思维的积累、集体智慧的闪光。
写,就是用笔说话,就是作文,是独立思考,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对话让作文变得有意义
1.对话提供作文的内容。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闻所见必然不同。何况,相同的客观事物,由于人的不同,感知的角度不同和感悟的深度不同。如此庞大的信息系统如何才能使大家共享呢?只有对话。
对话为作文创设情景,让作文与生活融为一体。作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他源自生活却高于生活。为此与其说是在反映生活,倒不如说是在感受生活,感触心灵。在那些司空见惯的人和事物中,总有一些有滋有味的东西。譬如:那能熏死蚊子的臭脚、可当胡须的玉米须、令人馋嘴的巧克力、住在六楼的烦恼。这些自然真切、极富个性的作文材料,就是在东拉西扯、品味生活中诞生的。
2.对话唤出童趣童真。读读现在孩子的作文,很难察觉那份可贵的天性。天真烂漫的童心、纯朴无瑕的童趣、娇憨逗人的童语等都被千篇一律的内容、矫揉造作的情感、成人化的语言代替了。朱自清曾经说过:“作文说是做人训练也无不可。”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生活体验及思想认识,影响着他们的做人准则。试想,一个只会编假话、说套话的孩子,将来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所以,我们必须走近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交流,在对话中倾述心声,了解善恶,在对话中满足需求、尊重意见,急他们所急,乐他们所乐,使他们渐渐敞开心扉,说出真话,表露真心。一旦童心袒露,童趣就能挥洒,童真就能释放。
3.对话,锻炼了作文的思维。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对话过程实际上是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的过程,是整理加工的思维,思维在对话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活动状态。对话,可以缩短自身的感悟时间,锻炼思维的敏感性;对话,可以更全面、更辩证地认识事物,锻炼思维的开阔性;对话,可以使语言流畅表达,锻炼思维的条理清楚、灵活性等。对话锻炼着人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提高又为作文奠定了基础。
4.对话转变作文的模式。反思传统的作文,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传统作文的“题”由老师出,“意”由老师写。学生挖空心思地寻找材料,运用技巧填补老师定下的作文思路和模式,制造着千人一面的“雷同文”。这种作文不仅个性全无,空话连篇,而且缺乏真情。
如何解除学生的紧箍咒呢?对话。从民主平等的对话侦破,发现个人内心感受,捕捉心灵的瞬间变化,宣泄喜怒哀乐的情绪,领悟生活的意义,发现生活的价值。使他们由注重技巧的作文重点转向对生活素材的积极挖掘和积累,从被动地完成走向对生活的关注,使其认识到关注生活、反映生活、体验生活就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