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庆峰(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蒙公镇古山小学537126)
摘要:缺少理念,我们强化实践;缺少名师示范,我们要置身同一起跑线;缺少专家指导,我们与学生共同成长;缺少资源,我们挖掘“本色”,提升“本色”,创造“特色”,创建我们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全体教师以“在平凡中炼真经,本色中创特色”为目标,营造课改气息。本文从“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创建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校本教材创建初探”两个方面浅探农村小学校本教材的创建。
关键词:农村;校本教材;创建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5-0048-01
对于农村学校教育,大家都有共识:缺少理念支持、缺少名师示范、缺少专家指导、缺少资源……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面临困难重重,但我们更需要多一份理性的思考:缺少理念,我们强化实践;缺少名师示范,我们要置身同一起跑线;缺少专家指导,我们与学生共同成长;缺少资源,我们挖掘“本色”,提升“本色”,创造“特色”,创建我们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全体教师以“在平凡中炼真经,本色中创特色”为目标,营造课改气息。
一、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创建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走向深入,单一的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已不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多种教育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实践这一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已为广大教师所重视。单一的国家课程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已不可避免地显现其缺陷,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校本课程成为课程研究的新领域。
创建校本教材是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的需要。大家肯定都清楚的记得,早在1996年6月份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明确出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6条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制、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制,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是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官方以行政决策的形式,正式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的概念。到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后,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条,其中,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从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三级课程管理当作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计,看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势在必行之举。
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壮族儿女走出了大山,走向外面,他们跟外面频繁接触,接受了外面世界的普遍文化和生活习惯,却也丢掉了壮族原有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以贵港市覃塘区蒙公镇为例,全镇有14个行政村,63个自然屯,14个行政村里有12个村是纯壮族人,整个镇壮族人口占了90%。如今蒙公镇14所完小里,有7所实行壮汉双语教学,在过去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实行壮汉双语教学,是想达到以壮促汉的效果,壮文也确实发挥了她应有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学习壮文,已不能达到促进汉文学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传承壮族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而国家和广西地方的教材没有能彰显出我们壮族本地的特色,校本教材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点,因而有必要创建适合学校特色的教材。
二、校本教材创建初探
(一)校本教材创建的目标
以覃塘区蒙公镇古山小学为例,学校始建于1928年12月,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在一届届师生的共同努力,扎实推进、大胆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经验,创建和开发校本教材旨在通过对校本教材的开发、选编、使用,让学生了解学校情况,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壮乡人才。
(二)校本教材的内容
以编写的校本文本为载体,选文大大增加自由度,选用两种文字的说明,包括学校简介、民族简介和民族文化传承三方面的内容。
(三)校本教材的亮点
农村校本教材的创建是新课改的亮点,同时也是难点,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是一个十分新鲜的课题,农村小学在开发此类课程时,有弱点,也有它的强势。弱点是:农村小学教师业务能力相对较低,开发创建校本教材有一定的难度;强势是:农村小学也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学生实践基地广范,活动范围较大,贴近自然生活等等。校本教材结合周围群众的生活习俗和学生实际,将学校、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引入地方课堂教学,紧扣民族主题,让学生不仅了解学校、民族的有关知识,更能将民族精神渗透其中。
(四)校本教材创建基本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
首先我们发动全校教师对学校和壮族基本历史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编写创建校本教材
(1)编写校本教材。
教师在收集探索实践过程中,综合地运用了各科知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2)运用编写的校本教材,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后,做适当修改。
学校就是教师的成长摇篮,我们运用校本教材,在课改实践活动效率高,使课改工作在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身上真正得以体现。例如,学校的大队部每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导处看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各个班级也按计划开展各项学生实践活动,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3)制作教材微课。
由教导处引领,帮助教师分析校本资源,优化课改骨干教师成员,整合各类实践活动,制作校本教材微课,力求学校课改工作在本色中出特色。
第三阶段:使用、总结教材
实验教师进行课堂实验,并做案例分析,总结典型经验。我们觉得让教师自己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教育做法和教育感受,一种较平常的形式就是收集、撰写教育案例。这很平常,对农村教师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搞得好,也能收到奇效。比如,教学案例(以教案为主)、“教学反思"(类似教后小结)、教育中的小事情、“学生个案”等等。我们以文本为切入点,让教师透过案例,确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投身新课改实践中。我们正在编写《教育个案集》、《教学案例反思》等校本培训教材,进行教育日记评比,让教师回味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为自己而感动,从实践中感悟教育、品味课改。我校结合贵港市“十三五”立项课题《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创建研究》,编写了《学法集锦》、《学习策略信息库》、《我的学习方法及策略》(由学生以稚幼的口吻叙述自己的学法及策略)等,立足于学校本色的校本培训材料,有效地提高了全校教师参与课改研究课改的积极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