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患者感染的临床分析李兰波1胡雪峰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消化内科患者感染的临床分析李兰波1胡雪峰2

李兰波1胡雪峰2

李兰波1胡雪峰2(1吉林油田总医院江北分院内三科138000;2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县医院急诊科138000)

【中图分类号】R3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171-02

【摘要】目的了解消化内科患者的院内感染的总体状况,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因素,拟定控制的措施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发生院内感染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共分离出57株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并且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结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且加强患者呼吸道的预防工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住院负担。

【关键词】消化内科感染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是医院中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其感染因素也较多,也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找到其根本原因,特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消化内科中发生院内感染的7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76病例为同期消化内科患者的5%,其中男性49例(64.5%),女性27例(35.5%),年龄在25-80岁之间,其中60岁以下30例(39.5%),60岁以上46例(60.5%),住院时间:住院一个月以内的20例(26.3%),住院一到二个月的42例(55.3%),二个月以上的14例(18.4%),平均住院时间为36天。第一诊断情况:消化道恶性肿瘤21例(27.6%),肝硬化18例(23.7%)消化性溃疡13例(17.1%),胰腺炎8例(10.5%),慢性结肠炎7例(9.2%),消化道出血5例(6.6%),其它4例(5.3%)。

1.2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者30例(39.5%),上呼吸道感染者21例(27.6%),胃肠道感染者16例(21.1%),泌尿道的有6例(占了7.9%),其它3例(占了3.9%)。

2方法

对76例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3结果

3.1分析后发现,76例患者中共分离出57株病原菌(75%),其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157株病原菌分布情况

病原菌株数所占比例

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1526.3%

肺炎克雷伯菌1322.8%

大肠埃希菌1017.5%

阴沟杆菌610.5%

产气杆菌35.3%

鲍氏不动杆菌23.5%

真菌白假丝酵母菌58.8%

白色念珠菌23.5%

其它真菌11.8%

3.2主要细菌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卡西林耐药率都较高,且较以前的报道有上升的趋势。

4讨论

本次分析得到的数据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患者的年龄上看,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为46例占了60.5%,且男性多于女性。2、从住院时间上看,半数以上的患者住院时间都很长,76例患者中就有56例(73.7%)的住院时间超过了一个月,甚至18.4%的患者住院时间超过二个月。3、从感染部位上看,绝大多数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占了65.%,其次为胃肠道和泌尿系感染。4、从原发病上看,消化道恶性肿瘤、肝硬化、消化性溃疡这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较其它疾病高。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患者的年龄、原发病和住院时间长短是患者院内感染的决定因素。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就越大,而原发病则决定了患者本身的抵抗能力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法,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其疾病的本身就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而各种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等等更是进一步的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这就使患者难以抵御细菌的侵袭。消化科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大多为呼吸道,这与患者的年龄较大,卧床时间相对较长有关,另外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口、咽部分泌物,上消化道的返流物及血液等容易发生误吸,引发吸入性的肺部感染。

以上这些是患者自身的因素,作为医院和医护人员也是引发院内感染另一重要因素,因为医院的临床灭菌、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会直接关系到患者住院环境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的落实情况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则是影响院内感染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从本组病例感染常见病原菌分析,发现超过80%的院内感染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最高,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稍低,并且院内感染的细菌的耐药性逐年长升,其中对哌拉西林的耐药性最高,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环丙少沙星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有多重耐药性的情况,这些情况与近年的研究结果完全一样。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医源性因素密切相关,是医疗处理办法的应用不科学所致,是滥用抗生素的后果,医生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导致了高耐药率的发生,高耐药率反过来使医生去使用更高级的抗生素甚至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这一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医生无药可用。

真菌感染多为年龄大、体质差的患者,这与自身抵抗功能衰落以及医生预防性使用或联合使用抗生素有关系。虽然发生真菌感染的病例不多,真菌的种类也少,发生耐药的情况也不是十分严重,但抗真菌药物可选择的范围太少并且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本身的病情都较严重,一旦发生了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很高。

5结论

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一是患者自身的因素,年龄大,住院时间长,且所患者疾病多为慢性消耗性疾病;二是院方因素,临床灭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和医生滥用抗生素。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患者本身的状况我们很难去改善,但我们自身的因素可以去克服。例如加大资金投入,引进设备,提升技术水平,控制病区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加大监管力度,特别是对抗生素应合理使用,明确使用的范围、种类、数量,减少细菌的耐药率等,这些措施如果实施得当,就能减少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即便是发生了院内感染,我们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张彦,张树荣.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医院感染调查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3(03).

[2]王思国.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

[3]黄大群.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外医疗.2011(19).

[4]于晓君,苑秀军,李辉,等.132例消化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