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志静(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河南洛阳471003)
【中图分类号】R24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407-0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是指疱疹的皮损已完全治愈,患者仍有持续性剧烈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常因疼痛剧烈,顽固难治,而寝室不安,精神颓废,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我院采用针药联合治疗PHN,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0例PHN患者均系本院针灸门诊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2~82岁,平均61岁;病程1月~1.5年,平均67日;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7例,右侧13例;胸腰段19例,上肢4例,下肢7例;均为中、重度疼痛。
1.2临床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边天羽、俞锡纯编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①既往有带状疱疹病史,临床治愈后出现疼痛持续1个月至2年;②有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痛觉、触觉异常,局部可有色素沉着;③疼痛的性质为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或持续性烧灼痛、紧束样疼痛;④患区内有明显的神经受损后其他不适感:如痒、紧束感、蚁行感等;⑤患者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
2治疗方法
(1)针灸
取穴:患侧丘墟透照海,龙眼穴,夹脊穴。龙眼穴位于手小指尺侧第2,3骨节之间,握拳于横纹尽处取穴。夹脊穴取穴根据西医神经解剖定位,确定支配痛区的神经节段,取患侧相应的夹脊穴及局部穴位。如:发于胸胁部:取胸4-胸8夹脊穴,并配合期门、大包、太冲、足临泣;发于腰部者:取胸8-胸12夹脊穴,并配合章门、带脉、阿是穴、太冲、足临泣。发于上肢者:取颈5一胸2夹脊穴,配合肩髑、肩贞、内关、合谷;发于下肢者:取腰1一腰5夹脊穴,配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内庭。
操作:丘墟透照海稍捻转用泻法,留针20mm左右;龙眼穴用泻法;刺夹脊穴用20mm长毫针,棘突下旁开0.5寸,针尖对椎体斜刺,针身与皮肤呈75度角刺入5~15mm左右(根据位置、胖瘦酌情掌握),平补平泻;胸胁部穴位平刺,以免伤及内脏,配穴用泻法,以局部有沉胀感为度。得气后,夹脊穴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予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中药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50g,当归尾12g,赤芍15g,地龙12g,川芎12g,生地20g,白芍30g,红花10g,桃仁10g,全蝎10g,元胡12g,鸡血藤20g,甘草6g,发于胁肋部加川楝子,柴胡;发于腰骶部及下肢加炒牛膝;发于肩背则加用桑枝,相关引经药物的使用加强了治疗的针对性。若伴有脾胃虚弱则加用山药;肢体沉重麻木则加用独活、防风、路路通;瘙痒则加防风、蝉蜕、地肤子;伴有大便秘结者加制大黄。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10天为1疗程,针药联合最多治疗2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根据疼痛、睡眠、日常生活状况等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痊愈:疼痛基本消失,睡眠正常,日常生活状况正常;显效:疼痛明显减轻,睡眠、日常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好转:疼痛减轻,睡眠、日常生活状况稍有改善;无效:疼痛未改善,睡眠、日常生活状况差。以痊愈、显效和好转计入有效率。
3.2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痊愈21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1例。其中1个疗程内痊愈7例,第2个疗程痊愈14例。总有效率达96.7%。
4典型病例
患者,男,60岁,自诉2个月前左侧胸胁部及背部皮肤出现剧痛,几天后出现芝麻和绿豆大小的水泡,经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服用抗病毒、止痛和神经营养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约半个月后疱疹全部消退,皮损恢复,但上述部位仍疼痛难忍,甚至彻夜难眠,口服曲马多缓释片后,出现眩晕头痛,遂停药就诊于我科。来诊时见患者左侧胁肋部及背部皮肤皮损已消,刺痛拒按,舌黯红,苔白,脉弦细,证属气虚血瘀,治以补气活血,通络止痛。即给予针灸取穴:左侧丘墟透照海,龙眼穴,左胸4一胸8夹脊穴,并配合期门、大包、太冲、足临泣,手法操作及电针如上所述,每日1次。并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50g,当归尾12g,赤芍15g,地龙12g,川芎12g,生地12g,白芍30g,红花10g,桃仁10g,全蝎10g,元胡12g,鸡血藤20g,甘草6g,柴胡10g,每日1剂,针药联合用6天,疼痛减轻,继续用10天,疼痛完全缓解,随访3个月未复发。
5体会
PHN多发于老年人。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后遗神经痛.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率也在增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也与机体抗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滴度有关,年龄越大,滴度越小[1]。还可能与老年人受累神经或神经根水肿、变性或坏死后发生粘连或老化,神经组织再生修复缓慢且不完全有关[2]。
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系年老体衰,毒热虽去,但正气衰微,则运血无力,可致血瘀,故皮疹退后仍遗留神经痛。治疗上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的同时,更应重视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方中重用生黄芪补气;生地、当归尾、川芎、赤芍养血活血;桃仁、红花、地龙、鸡血藤、全蝎、元胡祛瘀通络止痛;白芍、甘草酸甘敛阴,缓急止痛。通过扶正祛邪,使气足而血行,血行则气畅,缩短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明显。
针刺诸穴共奏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通则不痛之效。丘墟为胆经原穴,能疏泻肝胆经气,舒筋利节,透照海可以加强调畅肝胆气机;龙眼穴是金针王乐亭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经验穴,贺普仁教授、高立山教授也应用龙眼穴治疗带状疱疹,位于手太阳小肠经脉循行线上,刺之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小肠与心经相表里,心经属火,主血脉,泻龙眼穴,能泻心火而清血热。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经脉之间,可调节督脉,足太阳经脉主全身之阳气,达到通调脏腑经络的目的,使瘀滞得通,正气得助。另外,从其解剖结构来看,夹脊穴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且PHN多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活化导致脊根神经节的炎症、受损引起,因此,取相应脊髓节段的夹脊穴,给予电针刺激,止痛起效快,持续时间长,远期疗效好,无副作用。
针药合用,补气活血,通络止痛,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大家参考应用。另外,老年人要预防PHN,除了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病毒感染等外,注射疱疹病毒疫苗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是更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摘
[1]宋国光.92例中老年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2):101.
[2]马小平.针灸夹脊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7例[J].新医学,1999,3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