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判断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应主要立足于学生,从学生是否有收获这个标准去判断。因此可以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进一步说,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从宽泛的意义上说,凡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语文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二、实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树立明确的目标时限意识。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制订教学目标。通常的情况是,很多教学目标只是笼统地表明一节课要做什么,至于整节课的时间如何具体分配到每项教学目标中,哪能个用得时间多些,哪个用得少些,多到多长时间,少到多长时间,考虑的就比较少了。结果导致完成目标的效率不高,不能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指导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有的甚至把课堂学习任务作为作业,延伸到课外,自然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施灵活的教学策略。
1.创设始终活跃的课堂氛围。
这里所说的活跃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情绪活泼,注意力、感知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充分发挥的空间。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老师在上课时对导入部分比较注重,如提问、讲小故事、运用幽默等,但到教学内容展开的时候对课堂氛围的注重就不太够了。正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的那样,课堂上应该使学生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李镇西有一次在讲《荷塘月色》时,从始至终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开始上课时,他以“第一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和第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课堂中他又运用激疑、分组交流、鼓励等多种方法引导大家学习。当他看到有个学生朗诵不够投入,就说“这位同学读这一段,仿佛是‘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同学们善意地笑了,这个同学也不好意地笑了。在临下课的时候,李镇西对朱自清的生平及高尚地品行作了总结和评价,使同学们在课结束的时候还被课堂的氛围深深地感染着。于漪老师评价这节课是一首“美妙、和谐的语文交。向乐”。
2.设计有吸引力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有效地课堂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而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具有吸引力,具有指向明确、能够引起思辨,答案开放、综合性强等特点,使学生能够明确教师的意图和导向,运用学到的知识,积极地进行思考,发现答案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如“这句话中哪个动词用得好?”这样的直接提问,能使学生马上能明白老师的意图,去找动词,并加以分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提出的问题没有吸引力。如有的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把答案预设得过死,学生无法体验发现答案的快乐;这些都会影响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的兴趣。
(三)开展经常性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有不同的视角,可以分别从学生、教师两个方面进行。从学生的方面,教师可作如下反思: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和宽容;是否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强调了多向互动和多方对话;是否及时抓住有价值的生成问题,充分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并因势利导;是否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否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是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体验性学习;教学是否密切联系生活,贴近教学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教师的方面,可确定以下反思内容:看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内容的安排是否恰当,重难点确定是否突出,问题的设计是否有序,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方法的选择是否灵活,氛围的营造是否浓厚,反馈的时机是否适时,评价的对象是否个性,语言的表达是否畅达,目标的达成是否有效等。
总之,课后反思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在把握课堂教学流程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进行总结和提升,重在有所悟,有所获,实现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