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一市中学315604
摘要:中考重点考查的是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而每年专家们精心编制的中考题总能给我们平时的教学带来种种的启发。本文试从立足教材,研究实验;立足生活,构建科学网络;开发课本资源,巧编试题三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关键词:中考立足教材立足生活开发课本资源
(2016宁波)29.实验的成功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图所示为“观察惯性现象”的活动,在抽出纸条的过程中,为了使文具盒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请你从实验的器材选择和操作两方面,至少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本实验相信每位从事过八年级科学教学的老师都曾做过,而且既成功效果又好。可又能有几位科学老师“从实验的器材选择和操作两方面”分析过该实验怎么做容易成功,因此,我校学生本题得分率出乎意料的低。假如明年的中考再来一道类似题目:“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活动中,用稀碘液染色,为了细胞染色成功,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相信会让不少的同学无从下手。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知识是需要积累的。从这一道中考题,联想到平时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立足教材,研究实验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往往有的科学老师包括我也一样,会觉得做实验很麻烦,用PPT来替代,既简单效果又好。殊不知“百闻不如一见,百见更不如一做”,学生要真正掌握实验技能,了解实验原理必须亲自动手实践。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活动中,用稀碘液染色,为了细胞染色成功,我曾指导学生做过三组不同染色实验:
第一组:
(1)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
(2)放上洋葱鳞片内表皮展平。
(3)用滴管在表皮上滴一滴碘液。
(4)用低倍镜观察。
结果细胞染色成功,在低倍镜下能很清晰地看到黄褐色的细胞核,深色的细胞膜、细胞壁。(如下图1)
第二组:
(1)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放上洋葱鳞片内表皮展平。
(3)用滴管在表皮上滴一滴碘液。
(4)用低倍镜观察。
结果细胞染色成功,在低倍镜下能很清晰地找到细胞核,细胞与细胞界限分明。(如下图2)
第三组:
(1)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放上洋葱鳞片内表皮展平。
(3)用滴管在表皮上滴一滴稀碘液染色,重复3遍。
(4)用低倍镜观察。
结果细胞染色成功,在低倍镜下能清晰地找到细胞核,细胞与细胞界限分明。只是相比较第一组、第二组,图像颜色较浅。(如下图3)
图1(第一组)图2(第二组)图3(第三组)
洋葱表皮细胞的染色究竟用哪一种方法呢?学生经过讨论:第一组、第二组的方法,由于碘液的质量分数大,易引起细胞变形。从这一个实验,学生总结出洋葱表皮细胞染色成功至关重要的两点:稀碘液最好现配现用,染色时要让表皮全部被稀碘液浸透直到表皮呈淡黄色,甚至还有学生说洋葱最好是多放置几天,等变干了更有利于实验的成功。
二、立足生活,构建科学网络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科学教学的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走向学生熟悉的环境,不但能让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成绩,而生活中的现象往往又是中考的命题方向。
例如:(2013宁波)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什么?”活动中,小科看到树荫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图所示的光斑,这圆形光斑是______通过小孔成的像。为什么圆形光斑呈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小科思考后终于想通了,并推断这个像在宁波的水平地面上不可能是正圆形的,一年中最接近正圆形的在______(填“夏至”或“冬至”)日正午的时候。
此题不单单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地球的公转”考点,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时时把生活中的现象和涉及的科学知识点(比如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联系起来,并构建知识框架,将书本的知识回归社会,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比如一只小小的饮料瓶,你能用它做哪些实验?(它能做力学知识、声学实验、光学实验、热学实验),从而把这些科学知识构建成一个网络。
例:力学知识
三、开发课本资源,巧编试题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根据学科课程标准,体现新课程改革要求,强调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的题目虽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日常教学中要重视课本资源的开发,回归课本吃透课本。
例如:(2015宁波)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
A.斜向上爬升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D.竖直向下俯冲
本题改编自八年级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概念的了解情况,要求学生有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属于较难题。学生面对此题有的AB随选,有的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在于平时教学中,教师根本没要求学生做教材课后练习,或者在课堂里云里雾里简单分析一下。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基本的知识点,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重视课本资源的开发,教会学生解题的同时尝试着巧编试题。
例如:一艘自重为3.92×107N的轮船,满载货物时吃水深度是3.2米,已知轮船浸入水中部分的平均横截面积是5000m2,问这艘船最多可载多重货物?(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漂浮物体浮力等于重力的理解情况。为了帮助学生对漂浮知识的掌握和提升,一定程度上把相应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以改编本题为:
一艘自重为3.92×107N的轮船,满载货物时吃水深度是3.2米,已知轮船浸入水中部分的平均横截面积是5000m2,该船满载货物从江河驶入大海受到的浮力多大?
或者: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漂浮着木块,乙容器内悬浮着小球,丙容器中漂浮着冰,则()。
A.丙容器中冰溶化,液面高度不变
B.乙容器中小球的密度比木块小
C.如果向甲容器中加入酒精,木块浸入液体体积变小
D.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小球可能下沉
分析:本题从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转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学生分析此题必须熟悉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
总之,只要在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多思考、多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那就一定既能让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袁运开《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3]袁运开《科学教师用》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